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药石科技(300725)-电话会议纪要-251031

会议纪要 / 类型:个股调研 / 发布时间:2025-10-31

原标题:药石科技:300725药石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20251031

公告日期:2025-10-31

调研日期:2025 年 10 月 30 日 10:00-11:00

来源:网络,悟空智库整理

全文共计 7441 字

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5

投资者关系活

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 其他(电话会议)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本次三季报业绩交流由平安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国盛证券、中泰证券、招商证券、信达证券、东吴证券联合主持,70 余名投资者线上参会。

时间

2025 年 10 月 30 日 10:00-11:00

地点

公司会议室

接待人员

陈志红 常务副总经理

吴娟娟 财务负责人

余善宝 董事会秘书

陈志华 CRDMO 业务负责人

李 进 BB 业务负责人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介绍

一、公司三季度业绩概述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围绕“聚焦、品质、创新”三大关键词,持续强化交付能力与服务质量,实现营业收入 14.19 亿元,同比增长25.81%。其中,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阶段业务收入达 11.79 亿元,同比增长 34.91%,展现了公司从早期研发向商业化阶段转化的持续动能。

在客户结构方面,公司持续深化与全球领先药企的合作,来自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的收入同比增长 68.10%,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CDMO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15%,多肽、ADC 等新业务订单增长超过 100%,反映出公司在新技术平台和市场拓展上的积极进展。

在财务质量方面,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提升至 5.43 亿元,同比增长 187.74%,体现了经营效率的显著优化和回款管理的加强。当前,公司正处于战略投入期,公司主动加大对技术服务、CMC 等导入型业务的资源倾斜,以深度绑定核心客户、牵引长期合作。尽管短期毛利率承压,但前三季度已呈现企稳趋势。未来,公司将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率,稳步推动盈利能力回升,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二、投资者交流问答

Q:公司开拓跨国制药企业(MNC)的业务进展及 503 车间的产能匹配情况?

A: 公司在 MNC 客户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前三个季度来自 MNC的收入 5.14 亿元,同比增长 68%,营收占比提升至 3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1)全球化团队建设:欧洲业务发展(BD)团队已组建 5 人规模,北美、日韩团队同步扩容,“铁三角”服务模式日益成熟;2)合作模式升级: 从早期的分子砌块供应,逐步延伸至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项目(如 ADC Linker-Payload、GMP 中间体),并开展多个 FTE合作,客户粘性持续增强;3)技术赋能:通过 AI 辅助设计、连续流工艺等创新技术有效缩短研发周期,独特的绿色化学技术进一步巩固差异化优势;4)品牌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绿色化学论坛,强化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化学技术创新方面的品牌形象。

公司 503 车间于今年 2 月份启用,新增产能 190m³,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预计到 2026 年,其产能利用率可达到现有成熟车间的水平。此外,随着连续流技术等先进工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产能的使用效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Q:CDMO 订单中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项目占比?国内外需求展望及费用率趋势?

A:公司在项目结构上持续优化,2025 年上半年,公司服务的早期项目(临床前至临床二期)超过 1,100 个,而处于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阶段的项目达到 53 个(2024 年全年为 78 个)。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在 2025年内成功助力 2 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体现了项目向后端转化的加速趋势。随着前期项目管线向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阶段自然延伸,我们预计后期项目的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在需求层面,国内外市场均呈现积极信号:国内市场: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包括新药评审加速、医保及商保覆盖范围扩大、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的支持(如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等,为创新药研发提供了强劲动力。海外市场: MNC 现金流充裕,并持续加大对下一代疗法(如 XDC、TIDES 等)的投入;同时,随着美国进入降息周期,海外 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环境有望改善,将直接带动早期研发投入。基于此,公司对明后两年全球范围内的 CDMO 需求增长保持乐观态度。

在费用管理方面,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及研发、财务费用总额为 2.83 亿元,同比下降 9.88%;三项费用率控制在 20%,与上半年水平基本持平。需要说明的是,为构建长期技术壁垒,公司将持续加大对 AI 制药、连续流化学、多肽/寡核苷酸等新技术平台的研发投入,因此预计后续研发费用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Q:新分子(TIDES、ADC 等)产能规划?后续资本性开支展望?A: 公司在 TIDES(多肽/寡核苷酸)、ADC 等新分子业务领域规划有:

1)团队与研发场地建设:公司从年初开始系统化组建 TIDES 研发团队,预计到今年底团队规模将扩展至约 100 人。为满足团队扩容和业务增长需求,公司已计划租用新的研发大楼,以提供充足的研发空间。

2)多肽 GMP 中试产能:位于浙江晖石生产基地的多肽 GMP 中试车间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该车间将有效支撑客户从早期研发向 GMP 生产阶段的关键转化。

3)高活车间与 ADC 产能:公司位于浙江晖石的高活车间已于 2023 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承接多个 ADC 等高活性项目。随着项目管线持续推进,公司后续有进一步的改造和扩充计划。

资本开支展望:公司未来的资本性支出将聚焦于三大战略方向:一是新分子产能的持续扩建(如多肽、ADC 等);二是低碳化学技术与数智化能力的深度融合,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三是海外研发与生产场地的战略性布局,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Q:新分子业务布局情况,目前的业务占比?

A:公司在新分子业务方面已形成系统化布局,重点聚焦于 ADC、TPD(靶向蛋白降解剂)、TIDES 四大前沿领域,并初步建立起覆盖从早期研发到工艺开发及生产的服务能力。

ADC 领域:公司依托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构建了涵盖创新 Linker 设计、Linker-Payload 合成、定点偶联技术、稳定性研究在内的端到端服务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候选分子到临床申报的一站式支持。

TPD 领域:除了在研究阶段设计和供应 CRBN 分子砌块、新颖连接子外,公司搭建了一站式 CMC 服务平台,可为 TPD 项目提供从 API 和制剂的早期开发,到中后期优化和商业化生产的全周期服务。目前已与多个 MNC 及生物科技公司开展项目合作。

TIDES 领域:针对传统固相合成在长肽、规模化生产中的瓶颈,公司重点研发了液相合成、酶促合成、连续流合成等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套以非天然氨基酸与多肽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适配不同场景的客户需求,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目前,新分子业务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虽处于早期阶段,总营收占比在 10%以内,但增长势头强劲,订单增速超过 100%。公司对该业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通过技术投入和产能建设,推动其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Q:分子砌块后续的人员规划及实验室产能计划,对这块业务怎么配合后端 CDMO 拓展情况?

A:为持续强化分子砌块的核心竞争力并支持后端 CDMO 业务的协同发展,公司计划于 2026 年投入使用新的分子砌块研发场地,预计可容纳超过 100 名研发人员。新增研发人员将重点投入两大方向:1)高需求砌块的合成备库:针对市场需求旺盛的分子砌块,建立快速供应能力;2)新化学实体砌块开发:聚焦于 CRBN 配体、非天然氨基酸等前沿结构,强化公司在 TPD、多肽、ADC 等新分子领域的特色优势。分子砌块业务作为前端入口,通过提供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砌块产品,早期切入客户的研发管线,为 CDMO 业务导流。

Q: 海内外及各大洲业绩如何拆分,客户类型在海内外是否有差异?大型药企增速较快,那中小型药企及科研端客户的势头如何?

A:从地域分布来看,公司前三季度的收入结构与中期报告相比保持稳定。海外市场收入占总营收约 70%,其中北美地区贡献约 50%,欧洲地区占比约 15%,日韩及印度等其他市场合计占比约 5%;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占比约 30%。在客户类型与需求特征上:1)早期分子砌块业务:海内外客户的需求差异不大,均以创新结构、快速交付为核心诉求。2)CDMO 业务:需求结构差异显著:MNC 的需求集中于规模化分子砌块、RSM、GMP 中间体,API 项目相对较少;国内中小型 Biotech 公司的需求则覆盖全链条,从早期砌块、RSM、中间体直至 API,目前公司承接的 IND项目也主要来源于国内 Biotech 客户。当前,国内 Biotech 公司在融资环境改善、产品出海授权加速以及新药上市申请推进等方面均呈现积极态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其研发投入持续活跃。因此,我们判断 Biotech 客户群体在后续发展阶段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附件清单

日期

2025 年 10 月 30 日

会议纪要原文档
药石科技(300725)-电话会议纪要-251031.pdf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