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平安策略】中概携手港股迎“困境反转”曙光 | 策略动态跟踪报告20220405

【平安策略】中概携手港股迎“困境反转”曙光 | 策略动态跟踪报告20220405

作者:微信公众号【策略评论】/ 发布时间:2022-04-0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平安策略】中概携手港股迎“困境反转”曙光 | 策略动态跟踪报告20220405》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证券研究所策略组 薛威/魏伟 平安观点 完善企业出海,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2年3月至今,以美股中概股为代表的海外上市中国企业遭遇了美国的监管风暴,直到3月16日刘鹤副总理释放积极信号才扭转了市场颓势;4月2日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市场积极情绪得到巩固。4月4日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港股市场迎来大涨,当夜美股中概股也出现显著上行。 针对2009年发布的原《规定》对当前形势的不适用,新发布的《规定》修订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保持与上位法的衔接、将适用范围扩大至境外间接上市企业、明确企业信息安全责任、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程序、修改有关境外检查的规定。《规定》的发布对促进境外上市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有助于促进中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涉密敏感信息进入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跨境监管合作的效率。 历经坎坷,终迎曙光 自2020年4月瑞幸咖啡事件曝光后,随着美方监管的层层施压,中概股历经坎坷,行情表现也在持续探底。而在2022年3月中旬之后,随着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释放积极信号,以及近期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发布《规定》,市场的积极反馈开始出现。美股中概股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坎坷之后,在两批暂定退市名单公布之际,终于迎来了曙光,伴随而至的则是中概股指数的显著回升与港股市场的强势反弹。 中概有望携港股延续估值修复 展望中概股的前景,虽然美方目前尚未发表明确回应,但根据美方监管机构此前的声明以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相关内容,在中方已经明确做出积极表态,并着手开始落地相关监管法案的修正之后,中美双方是有进一步沟通并就中概股问题达成更多共识的积极前景的。未来一段时间,伴随着中概股跨境监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中概股与港股面临的外部压力会逐渐减轻,当前的估值修复也有望得到延续。除此之外,内地稳经济举措有所加强也将有助于中概股与港股的走势回升。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港股年度策略展望中,我们就提示“困境反转”将是2022年港股市场的一条主线逻辑,其中尤以互联网板块为重。4月2日证监会发布《规定》后,上述逻辑的序幕可能正在开启。 风险提示: 1)在美国中期选举以及两党博弈背景下,跨境监管合作受到美方阻挠,进展不及预期;2)中美大国博弈意外升温,贸易投资领域的博弈蔓延至金融领域,制约跨境监管合作;3)由于底稿涉密导致无法参与跨境监管合作,少数中概股仍需另寻他路。 一、完善企业出海,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2年3月至今,以美股中概股为代表的海外上市中国企业遭遇了美国的监管风暴,并引发了以美股中概股与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港股市场出现剧烈下行。直到3月16日刘鹤副总理释放积极信号才扭转了市场颓势;4月2日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对《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证监会公告〔2009〕29号)(以下简称“原《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市场积极情绪得到巩固。4月4日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港股市场迎来大涨,当夜美股中概股也出现显著上行。 2009年发布的原《规定》对当前形势的不适用主要体现为三点:1)未覆盖港股内地企业与美股中概股;2)新上位法《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应做适当调整;3)无法满足跨境监管合作要求。 针对以上缺陷,新发布的《规定》修订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保持与上位法的衔接,完善法律依据:增加《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以及《国务院管理规定》为上位依据。 第二,将适用范围扩大至境外间接上市企业:与《国务院管理规定》保持一致,将“境内企业”定义为包括在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和境外间接发行上市主体的境内运营实体。 第三,增加程序性要求,明确企业信息安全责任:要求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过程中需要遵守保密相关法律法规,就提供的涉密敏感信息具体情况提供书面说明;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妥善保存上述书面说明以备查。 第四,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程序:明确境内企业向有关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境外监管机构等单位和个人提供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或会计档案复制件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第五,修改有关境外检查的规定:明确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就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活动对境内企业以及为该等企业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取证或开展检查的,应当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行,证监会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双多边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协助,为安全高效开展包括联合检查在内的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规定》的发布对促进境外上市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有助于促进中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明确上市公司信息安全责任,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自由权利,实现了统筹开放与安全两者兼顾,体现了证监会坚定支持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自由。 其次,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涉密敏感信息进入工作底稿。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境外发行上市或上市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向有关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提供包含涉密或敏感信息的文件、资料的情况很少;而对于因审计工作要求确有必要提供的少数情况,《规定》也明确了清晰的审批或备案程序,并要求企业保留履行程序和提供信息的相关记录并向中介机构提供书面说明,不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合规成本。 最后,有助于提高跨境监管合作的效率。在企业依法依规做好涉密敏感信息管理、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的同时,明确了境外检查应当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行,证监会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双多边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协助,使得包括联合检查在内的跨境监管合作开展更为安全高效。 二、历经坎坷,终迎曙光 这一轮联储紧缩周期与此前相比,可谓是“新”紧缩周期的开启。“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此轮通胀的特殊性带来“新”紧缩周期的强度会更大。当前全球供应链的混乱,无论是疫情冲击,还是大国博弈,能源改革,都是历史级别的事件,加上近期的地缘局势变化,与此前经济周期中通胀的阶段性上行有着本质区别,这也带来了紧缩周期的强度明显会大于此前几轮。 第二,复杂背景带来“新”紧缩周期的持续性面临极大变数。尽管通胀的持续高企带来了联储压制通胀的紧迫,市场也预计未来2-3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偏紧,但“新”紧缩周期下,紧缩周期带来美国经济衰退可能造成的影响也需要关注,可能造成“新”紧缩周期的持续性面临较大变数。且复杂的国际环境也给本轮紧缩周期的持续时间带来了干扰。 2020年4月瑞幸咖啡事件曝光之后,关于美股中概股的监管风波开始发酵,直接引发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短短半年内走完了从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签署的立法流程。由于法国等西方国家与美国有关于审计底稿的双边协议,所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目前所针对的主要就是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自2021年年报起,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或者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连续3年对其进行审计(审计底稿需由SEC认定的审计机构出具),则该公司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需明确披露其是否系政府所有或控制,可能包含大量敏感信息甚至国家安全信息的审计底稿需要接受PCAOB审查。2021年11月美国SEC通过修正案,将3年观察期变成2年。2022年3月初,美国SEC公布首批中概股进入退市风险暂定名单;月底公布第二批暂定名单,并将首批暂定名单企业转入确定名单。 随着美方监管的层层施压,中概股历经坎坷,行情表现也在持续探底。而在3月中旬之后,曙光才逐渐来临。 3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对中概股监管,释放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的利好,同时声明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并要求要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 4月2日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发布的《规定》可以看作是对之前刘鹤副总理释放积极信号之后的一次落地,加强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至此,美股中概股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坎坷之后,在两批暂定退市名单公布之际,终于迎来了曙光,伴随而至的则是中概股指数的显著回升与港股市场的强势反弹。 三、中概有望携港股延续估值修复 展望中概股的前景,虽然美方目前尚未发表明确回应,但根据美方监管机构此前的声明以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相关内容,在中方已经明确做出积极表态,并着手开始落地相关监管法案的修正之后,中美双方是有进一步沟通并就中概股问题达成更多共识的积极前景的。未来一段时间,伴随着中美监管机构的进一步沟通,跨境监管合作的机制有望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可操作性与完备性更强。相信在《规定》发布后,后续还会有持续的制度和细则来完善跨境监管合作。考虑到对大多数中概股而言,审计底稿涉密范围与程度很小,加上当前中概股相对于其价值而言极低的估值,美股中概股的长期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港股市场,特别是恒生科技指数,在与美股市场资金流通频繁的情况下,ADR、二次上市等交易品类的存在,港美股市场在互联网等一系列共同上市的板块中拥有几乎一致的估值体系,这就带来美股中概股与港股相应板块的走势非常接近。所以,在美股中概股受到监管重锤之下,港股相应板块与标的也同样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冲击。 未来一段时间,伴随着中概股跨境监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中概股与港股面临的外部压力会逐渐减轻,当前的估值修复也有望得到延续。除此之外,内地稳经济举措有所加强也将有助于中概股与港股的走势回升。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港股年度策略展望中,我们就提示“困境反转”将是2022年港股市场的一条主线逻辑,其中尤以互联网板块为重。4月2日证监会发布《规定》后,上述逻辑的序幕可能正在开启。 四、风险提示 1)在美国中期选举以及两党博弈背景下,跨境监管合作受到美方阻挠,进展不及预期; 2)中美大国博弈意外升温,贸易投资领域的博弈蔓延至金融领域,制约跨境监管合作; 3)由于底稿涉密导致无法参与跨境监管合作,少数中概股仍需另寻他路。 报告作者信息 免责声明 策略配置研究团队 平安证券 投资机会 股市行情 政策风向 剖析 策略评论 【微信账号】Equity_Strategy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