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徐海锋】出口开局延续景气——2022年1-2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徐海锋】出口开局延续景气——2022年1-2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1-2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出口额创新高,外需旺盛格局仍然延续,基数拖累增速表现。二是,欧美日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应关注PMI已出现下行趋势,尤其日本。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强韧性,意味着我国产业升级初具成效,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四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如汽车、稀土和铝材,其中汽车出口量增长69.7%,出口额同比增长103.6%。 1-2月进口增速回落。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从基本面来看,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度区间,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有上升趋势。二是,疫情对海外供应冲击趋弱,全球产业链修复、供应链缓解,进而通过加工贸易带来进口增加。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对进口额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受碳中和政策、基建稳增长政策等影响,部分商品进口增加。 影响1-2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受供应约束,能源价格高企,原油进口量下降4.9%,进口金额增长43.0%,天然气进口量下降3.8%,进口金额增长81.6%。二是,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橡胶等商品量价齐升。三是,钢材、汽车进口大增或指向国内基建、汽车产业链的修复。四是,基数影响。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一是,随着海外疫情冲击减弱,就业率上行,居民消费能力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美国工业补库存尚未结束,预计发达经济体需求将维持旺盛;二是,新兴经济体并未受到变异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维持顺畅,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开展;三是,外贸新业态、数字贸易等已成为外贸新动能,同时RCEP已经生效,成员国之间的外贸成本降低,便捷度提高,预计对出口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资源国产生收入效应并进一步有利于我国出口。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高科技技术产品、汽车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芯片供应能力恢复、基建稳增长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 风险提示:稳外贸政策不及预期,变异病毒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3月7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1-2月,我国进出口97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544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进口4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贸易顺差1159.6亿美元。 核心观点: (1)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6.3%,对2021Q4环比下降43.6%。 从同比增速来看,2018至2022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3.7%、-4.5%、-17.4%、60.4%和16.3%,均值15.7%。可以采用季度数据进行方向判断,2021年Q1季度同比增速为48.8%, Q4季度增速为23.0%,假设2022年Q1增速维持23.0%,3月出口将超过3273亿美元,但预计仍然无法实现趋势反转。 从环比增速来看,近5年Q4与1-2月出口环比均值为-45.8%,2021年1-2月环比下降40.3%,这是去年出口景气延续的佐证。历年数据显示,与四季度相比,一季度整体存在较强的季节效应,方向上走弱是趋势基本可以确定。 从基本面来看, 2月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维持景气,意味着生产需求保持平稳。美国PMI 录得58.6(1月58.6),欧元区PMI录得58.2(1月58.7),日本PMI 录得52.7(1月55.4)。 从地区结构看,发达经济体方面,我国对欧盟、澳大利亚出口增速较高,其中对澳大利亚1-2月出口增速25.1%;新兴经济体方面,我国对印尼、俄罗斯、印度等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对印尼出口增长38.1%,此外,对巴西、南非、新西兰等经济体出口增速都出现下降。 从产品结构看,1-2月农产品、箱包及类似容器、玩具等出口增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韧性。其背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促进农产品出口;二是,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链复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三是,传统商品出口增速或因节假日效应退却而逐步下滑。 1-2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但出口额创历年记录。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出口额创新高,外需旺盛格局仍然延续,基数拖累增速表现。二是,欧美日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应关注PMI已出现下行趋势已较为明显,尤其日本。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强韧性,意味着我国产业升级初具成效,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四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如汽车、稀土和铝材,其中汽车出口量增长69.7%,出口额同比增长103.6%。 (2)1-2月进口同比增速为15.5%,对2021Q4环比下降39.8%。 从同比增速来看,2018至2022年1-2月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2.2%、-2.3%、-4.1%、24.0%和15.5%,均值11.1%。也可以采用季度数据进行方向判断,2021年Q2同比增速为43.9%, Q4增速为23.7%,假设2022年Q1增速维持23.7%,3月进口需超过3130亿美元。 从环比增速来看,近5年Q4与1-2月出口环比均值为-40.0%,2021年1-2月环比下降35.7%.,方向上走弱趋势也是基本可以确定。 1-2月进口增速回落,进口额创新高,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从基本面来看,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度区间,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有上升趋势。二是,疫情对海外供应冲击趋弱,全球产业链修复、供应链缓解,进而通过加工贸易带来进口增加。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对进口额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受碳中和政策、基建稳增长政策等影响,部分商品进口增加。 数据显示,1-2月原油、铜材、大豆等进口增速回调显著,分别录得43.0%、33.7%和32.9%;钢材、汽车进口增速上行,录得23.7%和12.7%;铁矿石出现增速下行,录得-34.6%。影响1-2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受供应约束,能源价格高企,原油进口量下降4.9%,进口金额增长43.0%,天然气进口量下降3.8%,进口金额增长81.6%。二是,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橡胶等商品量价齐升。三是,钢材、汽车进口大增或指向国内基建、汽车产业链的修复。四是,基数影响。 (3)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一是,随着海外疫情冲击减弱,就业率上行,居民消费能力仍然会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美国工业补库存尚未结束,预计发达经济体需求将维持旺盛;二是,新兴经济体并未受到变异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维持顺畅,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开展;三是,外贸新业态、数字贸易等已成为外贸新动能,同时RCEP已经生效,成员国之间的外贸成本降低,便捷度提高,预计对出口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资源国产生收入效应并进一步有利于我国出口。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高科技技术产品、汽车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芯片供应能力恢复、基建稳增长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1-2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出口额创新高,外需旺盛格局仍然延续,基数拖累增速表现。二是,欧美日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应关注PMI已出现下行趋势,尤其日本。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强韧性,意味着我国产业升级初具成效,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四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如汽车、稀土和铝材,其中汽车出口量增长69.7%,出口额同比增长103.6%。 1-2月进口增速回落。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从基本面来看,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度区间,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有上升趋势。二是,疫情对海外供应冲击趋弱,全球产业链修复、供应链缓解,进而通过加工贸易带来进口增加。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对进口额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受碳中和政策、基建稳增长政策等影响,部分商品进口增加。 影响1-2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受供应约束,能源价格高企,原油进口量下降4.9%,进口金额增长43.0%,天然气进口量下降3.8%,进口金额增长81.6%。二是,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橡胶等商品量价齐升。三是,钢材、汽车进口大增或指向国内基建、汽车产业链的修复。四是,基数影响。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一是,随着海外疫情冲击减弱,就业率上行,居民消费能力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美国工业补库存尚未结束,预计发达经济体需求将维持旺盛;二是,新兴经济体并未受到变异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维持顺畅,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开展;三是,外贸新业态、数字贸易等已成为外贸新动能,同时RCEP已经生效,成员国之间的外贸成本降低,便捷度提高,预计对出口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资源国产生收入效应并进一步有利于我国出口。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高科技技术产品、汽车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芯片供应能力恢复、基建稳增长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 风险提示:稳外贸政策不及预期,变异病毒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3月7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1-2月,我国进出口97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544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进口4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贸易顺差1159.6亿美元。 核心观点: (1)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6.3%,对2021Q4环比下降43.6%。 从同比增速来看,2018至2022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3.7%、-4.5%、-17.4%、60.4%和16.3%,均值15.7%。可以采用季度数据进行方向判断,2021年Q1季度同比增速为48.8%, Q4季度增速为23.0%,假设2022年Q1增速维持23.0%,3月出口将超过3273亿美元,但预计仍然无法实现趋势反转。 从环比增速来看,近5年Q4与1-2月出口环比均值为-45.8%,2021年1-2月环比下降40.3%,这是去年出口景气延续的佐证。历年数据显示,与四季度相比,一季度整体存在较强的季节效应,方向上走弱是趋势基本可以确定。 从基本面来看, 2月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维持景气,意味着生产需求保持平稳。美国PMI 录得58.6(1月58.6),欧元区PMI录得58.2(1月58.7),日本PMI 录得52.7(1月55.4)。 从地区结构看,发达经济体方面,我国对欧盟、澳大利亚出口增速较高,其中对澳大利亚1-2月出口增速25.1%;新兴经济体方面,我国对印尼、俄罗斯、印度等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对印尼出口增长38.1%,此外,对巴西、南非、新西兰等经济体出口增速都出现下降。 从产品结构看,1-2月农产品、箱包及类似容器、玩具等出口增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韧性。其背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促进农产品出口;二是,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链复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三是,传统商品出口增速或因节假日效应退却而逐步下滑。 1-2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但出口额创历年记录。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出口额创新高,外需旺盛格局仍然延续,基数拖累增速表现。二是,欧美日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应关注PMI已出现下行趋势已较为明显,尤其日本。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强韧性,意味着我国产业升级初具成效,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四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如汽车、稀土和铝材,其中汽车出口量增长69.7%,出口额同比增长103.6%。 (2)1-2月进口同比增速为15.5%,对2021Q4环比下降39.8%。 从同比增速来看,2018至2022年1-2月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2.2%、-2.3%、-4.1%、24.0%和15.5%,均值11.1%。也可以采用季度数据进行方向判断,2021年Q2同比增速为43.9%, Q4增速为23.7%,假设2022年Q1增速维持23.7%,3月进口需超过3130亿美元。 从环比增速来看,近5年Q4与1-2月出口环比均值为-40.0%,2021年1-2月环比下降35.7%.,方向上走弱趋势也是基本可以确定。 1-2月进口增速回落,进口额创新高,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从基本面来看,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度区间,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有上升趋势。二是,疫情对海外供应冲击趋弱,全球产业链修复、供应链缓解,进而通过加工贸易带来进口增加。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对进口额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受碳中和政策、基建稳增长政策等影响,部分商品进口增加。 数据显示,1-2月原油、铜材、大豆等进口增速回调显著,分别录得43.0%、33.7%和32.9%;钢材、汽车进口增速上行,录得23.7%和12.7%;铁矿石出现增速下行,录得-34.6%。影响1-2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受供应约束,能源价格高企,原油进口量下降4.9%,进口金额增长43.0%,天然气进口量下降3.8%,进口金额增长81.6%。二是,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橡胶等商品量价齐升。三是,钢材、汽车进口大增或指向国内基建、汽车产业链的修复。四是,基数影响。 (3)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一是,随着海外疫情冲击减弱,就业率上行,居民消费能力仍然会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美国工业补库存尚未结束,预计发达经济体需求将维持旺盛;二是,新兴经济体并未受到变异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维持顺畅,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开展;三是,外贸新业态、数字贸易等已成为外贸新动能,同时RCEP已经生效,成员国之间的外贸成本降低,便捷度提高,预计对出口带来边际影响。四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资源国产生收入效应并进一步有利于我国出口。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高科技技术产品、汽车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芯片供应能力恢复、基建稳增长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