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晨报】10.26丨从猪周期探底角度看养殖个股布局—“读懂猪周期”系列报告五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河晨报】10.26丨从猪周期探底角度看养殖个股布局—“读懂猪周期”系列报告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银河晨报 2021.10.26 ◆ 宏观丨政策调控和调结构并行,市场波动加剧 ◆ 农业丨从猪周期探底角度看养殖个股布局—“读懂猪周期”系列报告五 ◆ 计算机丨华为鸿蒙搭载设备数量突破1.5亿,生态加速发展 ◆ 机械丨9月份通用自动化增速趋缓,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 振华科技(000733)丨全年利润指标超前完成,高景气助力公司业绩持续走高 ◆ 欧科亿(688308)丨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 ◆ 卫星石化(002648)丨C2、C3助力业绩新高,公司仍处发展快车道 ◆ 拓普集团(601689)丨新能源客户订单持续放量+毛利率环比改善提振Q3业绩,全年靓丽表现可期 ◆ 平安银行(000001)丨净利润延续高增,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 /// 银河观点 /// 宏观:政策调控和调结构并行,市场波动加剧 许冬石丨宏观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核心观点 行政和法律手段压制市场,商品价格暴力下跌 10月19日开始发改委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动力煤价格炒作,限制动力煤价格上行。10月20日至10月22日三个交易日,以动力煤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截止10月22日三个交易日,焦煤和焦炭分别下行了21.0%和18.2%,动力煤下行了25.6%。可以说市场在恐慌中下跌,黑色系产品下跌速度较快,市场焦虑得到释放。 现阶段市场较为复杂,一方面需求仍然处于较差的阶段,另一方面能源和部分原材料仍然短缺。尽管市场处于需求冲击,但是供给冲击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仍然要观察动力煤的供应和电厂的库存情况,动力煤供应没有真实上行,电厂库存没有上行前,市场下跌不会有持续性。 房地产税试点扩大,房地产调控是系统性工程 10月23日,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意味着除重庆与上海外,房地产试点地区将进行扩容。房地产税的真正目的仍然是在探索为地方政府开辟长久的稳定的税源,其次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以上海和重庆来看,房地产税实施是有一定的抵扣。房地产税的税率预计在0.5%-1.5%之间,同时房地产税的试点城市可能会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较为迅速的地区,如深圳。 房地产税是个人财产税,是持有税,是对个人存量房征收的税种,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同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房地产市场调整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未来解决房地产难题的主要的抓手。 央行稳定市场,债券投资价值上行,人民币升值不具有持续性 逆回购操作加量,公开市场上周净投放2600亿元,货币市场利率受到央行资金呵护保持平稳,利率整体水平较为稳定。10月20日开始期货市场出点大幅波动,央行快速增加逆回购金额力图稳定货币市场资金。 债券收益率全线上线,政府债券发行量上行,通胀预期上行,金融机构仓位普遍较高,当金融放松不及预期时,债券价格下行。经济下行已经确定,债券经过调整风险已经释放,债券投资价值突显。 美元指数有小幅下行,美国收紧在预期之内,而新兴市场国家在更快速的收缩,美元保持震荡。美国相对于欧洲仍然偏强,尤其是美国经济的高位运行和美国未来收紧预期下美元下行空间并不大,而全球通胀利好资源国家,加之新冠疫情仍然具有不稳定性,美元上行之路较为曲折。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仍然有较大压力,经济下行以及美元高位波动下,人民币保持区间波动。 物价开始回升 上周物价开始上行,猪肉价格反弹,蔬菜价格大幅上行。天气的逐渐转凉,猪肉积极性在上行,官方收储行动和下游市场需求上行影响带动了猪肉价格走高,但是其走高的速度已经开始下降,生猪供给仍然较为充足,猪肉价格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可能是窄幅上行。 蔬菜方面,不良天气对蔬菜生产有一定的滞后性,受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影响,蔬菜生产力尚未恢复,蔬菜长势差、腐烂变质现象依然存在,产量受损严重,价格上浮明显。本年度冷冬概率大增,蔬菜价格涨幅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会拉动通胀上行。 行政和法律手段打击煤炭价格,市场下行中寻找平衡,原油继续上行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爆发,OPEC+拒绝进一步增产及电厂燃料切换等多重因素,美国最大的原油库存中心的库存正在快速见底,这推动油价进一步升至7年高位。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和欧洲疫情的反扑可能给油价带来拖累。政策打击煤炭价格,下游需求仍然较差:高炉开工率下滑,废钢价格走低,下游需求有所下滑,同时钢厂限产仍然较为严格。钢材社会库存仍然下行,但是钢厂库存上行,在钢厂生产下滑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累库,下游需求较差。 农林牧渔:从猪周期探底角度看养殖个股布局—“读懂猪周期”系列报告五 谢芝优丨农业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20001 核心观点 猪周期七行至尾声,存在拐点提前现象 针对周期七(2018年5月至今),我们发现一个“拐点时间提前现象”。第一个是“价格顶点出现时间提前”:本轮周期顶点提前了6-8个月,我们估算正常的顶点时间应该出现在20年的Q2-3,所以某种意义上这轮周期的顶点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这是结果表象,背后与疫情因素、产能去化速度等方面均相关。第二个是“养殖亏损时间提前”:本轮周期首次亏损时间提前了2-7个月。如果以纠正后的顶点区域推算,那么养殖亏损时间来临的提前幅度将更大。我们初步可以形成本轮周期大开大合的特征,即产能层面的变化是比较极端的。 W底的预期时间探讨 我们将一次探底理解为逻辑拐点,是一个反转信号;二次探底理解为基本面拐点,是一个实际的确认型反转信号。我们暂时将10月看作是一次探底的潜在时间区域。按照9-11个月二次探底的间隔预判,预计在22Q3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但结合前文提到的“拐点提前现象”,我们不排除二次探底时间存在提前的可能。 本轮W底存在性的讨论 冷冬背景可能带来疫病高发,但我们认为疫情高发会影响二次探底到来时间,但不影响它的存在。一般来说一次探底之后4-7个月内猪价呈现逐步上行趋势,期间反弹幅度在33%至43%不等。我们认为该反弹是W底形成的必要条件。目前猪价在10月初探底后呈现反弹走势,需要密切跟踪猪价走势及其反弹幅度,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次探底的存在性。因为如果价格不反弹或者小幅反弹,就丧失了W底存在的基础了。更深层次来说,反弹失败导致持续亏损,现金流加速断裂带来的倒闭现象会加速产能出清。 亏损季或为养殖个股最优买点 自2014年以来牧原股份仅出现6次季度亏损,且幅度可控。通过比较其季度股价走势以及净利润情况,我们发现在上两轮猪周期过程中在牧原股份亏损当季介入个股,是每轮周期过程中长期资金的最佳布局点,当然期间波动必然是存在的。另外,牧原股份亏损季度基本对应猪周期一次探底时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猪周期一次探底正在进行中,期间除紧密跟踪猪价走势以外,能繁母猪与仔猪价格亦可作为有效跟踪指标。二次探底情况需要观察本轮猪价反弹情况。从投资角度来看,养殖亏损季是对养殖个股布局的最佳时间,一方面是从历史数据层面可以得到支撑,另一方面在深度亏损期间,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安全边际相对更高。基于本文分析,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牧原股份(002714),积极关注温氏股份(300498)、天康生物(002100)等养殖个股。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疫病的风险;猪价走势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计算机:华为鸿蒙搭载设备数量突破1.5亿,生态加速发展 吴砚靖丨计算机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70001 李璐昕丨计算机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40001 核心观点 2021年华为HDC开发者大会于10月22-24日在东莞松山湖举办。大会聚焦鸿蒙、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多个物联网应用场景,发布了最新Harmony OS 3.0开发者预览版、HMS Core 6等一系列开发技术、工具和平台。 鸿蒙跨过生死线一半,年底3亿目标大概率实现 自今年6月2日鸿蒙2.0版本发布,鸿蒙生态高速进展。在发布后一周内,升级设备数量就超过1000万,一个月内超过3000万,两个月超过5000万,四个月达到1.2亿。根据最新大会上发布数据,基于鸿蒙的华为自身设备已经达到1.5亿台,第三方设备达到6000万台,总计超2.1亿台;预计今年年底搭载鸿蒙第三方设备将达到1亿台左右。 按照谷歌上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透露信息以及市场第三方市占率统计数据推导,目前全球范围内搭载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WP)的活跃设备总量约35亿台,而16%生死线意味着鸿蒙装载鸿蒙系统的活跃设备数量不低于5.6亿台。我们认为,华为今年目标自有设备2亿、生态合作伙伴1亿,若完成便跨过生死线一半。从目前来看,鸿蒙装载量大概率能实现今年3亿目标;自有设备短期以存量手机更新为主。 “以软补硬”,欧拉+鸿蒙,国内数字生态底座生态初现,全场景万物互联呼之欲出 此前9月份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欧拉2.0,鸿蒙和欧拉和鸿蒙分别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操作系统,两者互通,基本覆盖所有操作系统的底座。华为自身芯片危机之下,战略性“以软补硬”,通过提高软件底层生态功能延续华为手机寿命、提高用户使用时间及粘性,平滑中短期缺芯之痛,为芯片战略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既有望度过自身危机,也同时利好科技脱钩背景下国内信创体系新一代数字经济的全面腾飞。 鸿蒙3.0开发者预览版发布,携手开发者加速生态构建 HarmonyOS3.0开发者预览版正式发布,其具备弹性部署、超级终端、一次开发多次部署的三大核心,在系统性能和开发工具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此版本提供全新可视化弹性部署自动化工具,可根据不同硬件灵活选择组件,简易组装,更方便于各类物联网设备的搭载。 此外,华为宣布发布自研开发语言,开发者环境持续优化。根据华为大会等公开数据显示,鸿蒙目前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510万。虽然相比于苹果IOS和安卓超2000万开发者数量来说依然体量较小,但鸿蒙布局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百万级的增长,我们认为,在鸿蒙开发环境和生态的持续高强度布局下,开发者数量将依然保持高增。预计HarmonyOS 3.0开发者Beta版将于2022年一季度发布。 本次开发者大会HMS Core 6新增或增强的能力共计31个。其中,重要能力涵盖3D建模、视频编辑、音频剪辑、车道级引导能力通、华为手语服务、DCI版权保护、数字人民币场景创新、智能网络调优等方面,相关领域生态伙伴开发商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 推荐关注金山办公(688111)、中科创达(300496),其他受益标的包括润和软件(300339)、中国软件国际(0354.HK)、诚迈科技(300598)、超图软件(300036)、优博讯(300531)、拓维信息(002261)、万兴科技(300624)。 风险提示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贸易战导致的相关风险;疫情反复导致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械:9月份通用自动化增速趋缓,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鲁佩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范想想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核心观点 关注:9月份通用自动化增速趋缓,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9月通用自动化数据发布,增速趋缓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9月通用设备产量数据,机器人9月份产量2.9万台,同比增长19.5%,1-9月累计产量26.9万台,同比增长57.8%;金属切削机床9月份产量5万台,同比增长2.1%,1-9月份累计产量50万台,同比增长38.4%,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9月份产量2.3万台,9月份数控化率46%,1-9月份累计产量17.8万台,今年以来数控化率35.6%;金属成形机床9月份产量1.9万台,同比持平,1-9月份累计产量15.7万台,同比增长6.8%,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9月份产量1805台, 1-9月份累计产量15223台。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速逐步趋缓,另一方面9月份受限电限产影响,各类通用设备产量增速数据均有所趋缓,投资需关注有进口替代或集中度提升逻辑支撑的细分子行业。 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近日,隆基的商业尺寸HJT太阳能电池经测试转换效率达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十四五”期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大幅增长。光伏已可见超越燃煤发电经济性的潜力。中国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规划目标,距2030年20%的目标已非常接近,超前完成的概率较大。欧盟正式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40%大幅上提至60%,料将拉动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消费中的份额快速提升。技术持续迭代赋予光伏设备更高的需求弹性。数据上的供大于求背后,是光伏行业技术迭代过程中,老产能因成本、效率差距而被快速淘汰的产业规律。光伏新技术工艺带动的设备需求弹性,建议关注各个环节设备机会。 投资建议 自上而下选择符合时代背景大趋势的产业龙头,首推新能源、工业母机、机器换人三大主线。受益标的方面,光伏设备领域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帝尔激光等;风电设备领域新强联、中际联合、金雷股份等;锂电设备领域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工业机器人领域埃斯顿、拓斯达、绿的谐波等;工业母机领域科德数控、秦川机床、拓斯达旗下埃弗米、海天精工、创世纪、国盛智科、亚威股份、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等。 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政策推进程度不及预期;制造业投资下行。 振华科技(000733):全年利润指标超前完成,高景气助力公司业绩持续走高 李良丨军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15090001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48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增长166.6%。 业绩增速贴近预告上沿,高景气持续 公司2021前三季度营收42.48亿元(YoY +38.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YoY +166.7%),业绩增速贴近预告的上沿。其中,Q3单季营收14.31亿元,同比增长36.8%;单季归母净利4.40亿元,同比增长258.1%,若剔除半年报中统筹外费用2.33亿元的影响,Q3单季业绩环比微降,符合预期。根据公告,公司2021年经营目标为营收50亿元,利润总额10亿元,目前各指标完成度分别为82.0%和114.2%,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业绩的高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新型电子元器件下游高可靠用户需求增长迅速,叠加官产替代,军工上游电子元器件景气度得到验证;其次是去年因疫情影响,导致收入基数较低。全年来看,我们预计公司营收增长39.2%,归母净利增长115.2%,高增长有望持续。 公司实际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铸就技术护城河 公司2021前三季度毛利率58.25%,同比提升6.01pct,期间费用率29.9%,同比略增0.07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2.61pct,主要原因系公司根据《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一次性计提统筹外费用2.33亿元,后期将不再有此项支出。若剔除该项费用的影响,公司期间费用率将大幅下降5.50pct,实际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另外,公司研发投入2.74亿,同比增长17.4%。公司作为电子元器件领域国家队,持续较快的研发投入有望筑就更宽的技术护城河,并引领行业发展。 订单充裕,后续增长强劲 公司在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情况下,保证回款质量,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较去年大幅增长220.7%,现金流明显改善。公司合同负债1.91亿元,较年初增长461.8%,反映了公司下游需求强劲,订单非常充裕,后续快速增长依然可期。 公司进军高端民品,即将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全资子公司振华新云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新云决定投资1.6亿元,对现有厂房进行为期36个月的适应性改造,形成年产6亿只片式电容器的生产能力。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新增营业收入2.30亿元,净利润0.17亿元。此项目加强民用高端产品生产线的建设,有利于振华新云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3.03亿元、17.29亿元和21.74亿元,EPS分别为2.53元、3.36元和4.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1X、31X和25X。参照可比公司估值,公司估值与同业基本相当。公司作为军用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头,产品线齐全,并逐步向组件和模块级拓展,未来有望受益于军品放量和国产替代加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欧科亿(688308):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 鲁佩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范想想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核心观点 欧科亿发布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53.18%;实现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119.01%,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40.64%,实现净利润6592万元,同比增长121.69%。 三季度收入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影响三季度收入的因素有:(1)从宏观层面看,制造业扩张趋势趋缓,至9月份制造业PMI已低于荣枯线,9月份限产限电也影响了下游开工情况,影响刀具行业需求,(2)涨价因素开始在三季度显现,数控刀片行业普遍在今年年初以及年中经历两次提价,由于上半年订单饱满订单周期拉长,提价部分订单的交付将更多在三季度体现。综合正面与负面因素,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40.64%,环比小幅下降2.95%,基本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 公司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36.5%,环比提升了2.92个百分点,较2020年全年水平提上了5.0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净利率达到25.1%,环比提升3.69个百分点,较2020年全年水平提升了9.8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源于:(1)产品结构的改变,一方面公司加大对数控刀具的投入,数控刀具业务增速显著高于硬质合金制品业务增速,占收入比重提升,另一方面,在数控刀片业务中,公司也不断有替代进口的高毛利新品推出,提升盈利能力,(2)三季度涨价因素也体现在利润率提升中,(3)规模效应下费用率水平降低,公司第三季度四费率为9.51%,环比下降了1.56个百分点。 我国数控刀具行业进口替代进行时,明年将是高端产品放量的一年 近年来,由于贸易战、疫情等因素影响,进口品牌供应受阻,使得国产刀片厂商高端产品得到试刀机遇,国产数控刀具又由于技术进步,有替代进口的能力,高端产品有望在明年放量。欧科亿IPO募投项目年产4000万片高端数控刀片预计在明年投产,公司高端产品线产能释放后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1年全年盈利预测至净利润2.36亿元(原预测值2.23亿),维持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值3.02亿、3.82亿,对应EPS为2.36、3.02、3.82元,对应PE为33倍、26倍、20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产能爬坡速度不及市场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卫星石化(002648):C2、C3助力业绩新高,公司仍处发展快车道 任文坡丨化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80001 林相宜丨化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7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1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165.1%;实现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371.8%。其中,2021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232.8%、环比增长29.4%;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397.7%、环比增长56.7%,毛利率上升3.3PCT至32.0%。 C2产业链:一阶段投产贡献增量,低成本规模优势赋能成长 公司倾力打造C2产业链,从乙烷资源获取、管道港口建设、运输船租赁、乙烷裂解及下游装置建设,以及下游产品签售等各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实质进展不断。一阶段项目已于今年5月投产,Q3盈利得以大幅提升;二阶段项目预计2022年中期投产,将助力公司成为国内极具竞争力的“C2+C3”双龙头轻烃加工企业。 C3产业链:丙烯酸及酯价差持续扩大,产能扩张巩固龙头地位 21Q3丙烯酸-丙烷价差、丙烯酸丁酯-丙烷价差分别同比增加114.9%、143.8%,环比增加55.1%、12.3%;聚丙烯价差有所收窄。目前公司具备18万吨/年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建设条件;同时新建80万吨/年PDH、80万吨/年丁辛醇、12万吨/年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预计于2024年6月前投产运营。随着C3新产能的持续建设、稳步投产,公司在C3产业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材料:加快产业布局,有望拉动公司持续成长 公司利用高纯度轻烃原料易加工高品质产品、产业链一体化的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稳定供应保障等有利因素,加快布局C2、C3下游化学新材料。快速推进连云港基地环氧乙烷下游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 EAA 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并计划于 2022 年建成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反应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装置,包括 VC、FEC 等产品规划。 10月主营产品价差继续上涨,预计Q4盈利优于Q3 以目前10月均价来看,相较于Q3,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价差继续大幅扩大,聚丙烯价差稍有下滑;HDPE、EG、聚醚大单体价差亦呈现扩大趋势。整体来看,预期C3和C2产业链盈利能力在Q4将有所加强,业绩环比有望继续提升。 投资建议 考虑到1)2021-2022年丙烯酸及酯几乎没有新增产能,预计行业将维持较高景气;2)二阶段C2项目有望2022年6月投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74、403、507亿元,同比+154.5%、47.1%、2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90.8、112.0亿元,同比+296.4%、37.9%、23.3%;EPS分别为3.83、5.28、6.51元,对应PE分别为10.9、7.9、6.4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丙烷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乙烷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产品价差下跌的风险,新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拓普集团(601689):新能源客户订单持续放量+毛利率环比改善提振Q3业绩,全年靓丽表现可期 李泽晗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18110001 杨策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5 核心观点 公司公布 2021年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8.23亿元,同比+81.14%;归母净利润7.53亿元,同比+94.44%;扣非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103.47%;基本EPS0.69元/股,同比+86.49%。从单季角度来看,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6亿元,同比+65.44%,环比Q2+16.70%;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71.26%,环比Q2+37.43%。 我们认为:新能源客户产品放量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好于预期,单季毛利率环比,业绩高增态势延续 下游客户产销旺盛驱动公司订单规模扩张,主要产品收入显著增加 公司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开拓产品线及客户群,下游客户产销旺盛带动公司订单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自2020年下半年起加大热管理系统产品布局,相关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助力公司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进一步提振收入弹性。未来随着缺芯问题的逐步解决,重点客户新车型放量的供货需求释放,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业绩靓丽可期。 毛利率环比提升,期间费用率改善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0.91%,较去年同期下滑2.26个百分点,主要系新收入准则下运输费、仓储费计入营业成本所致。从单季角度来看,Q3毛利率21.12%,同比-5.01pct,环比+1.29pct;Q3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2.72%/4.21%,环比-0.12/-0.01/-0.73pct,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优异,毛利率环比改善。 投资建议 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整车同步开发配套服务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矩阵持续扩充,新能源布局领先,随着重要新能源客户产品放量拉动供货需求,公司产品量价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为11.54亿元/15.28亿元/19.14亿元,同比增长83.7%/32.45%/25.20%,对应EPS为1.05元/1.39元/1.74元,对应10月22日收盘价PE为43/33/2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下游客户订单不达预期的风险;2、新冠疫情及芯片短缺对汽车产业链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平安银行(000001):净利润延续高增,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三季报点评 张一纬丨金融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10001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 得益于拨备计提压力缓解,净利增速保持3成左右 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1.9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291.35亿元,同比增长30.1%,延续2021H1高增速;年化加权平均ROE11.8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基本EPS为1.4元,同比增长26.1%。得益于拨备计提压力持续缓解、信用成本降低,公司净利持续高增。2021年1-9月,公司信减值损失525.85亿元,同比下降2.15%,维持负增长,Q3单季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98%%,带动Q3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继续增长32.48%。 NIM环比降幅收敛,存款成本率压降,企业活期存款表现亮眼 2021年1-9月,公司利息净收入895.61亿元,同比增长5.92%;NIM(年化)为2.81%,同比下降7BP,主要受到贷款收益率下行的影响,Q3单季NIM为2.75%,环比减少4BP。资产端信贷规模稳健增长,收益率同比下行但季度环比降幅收窄。2021年1-9月,公司的贷款平均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6%;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平均余额9902.17亿元和1.71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和22.16%,占总贷款的比重分别为36.71%和62.95%;贷款整体平均收益率为6.27%,同比下降43BP,但单季收益率环比降幅仅为9BP,有助NIM企稳。负债端存款成本率优化,企业活期存款增幅亮眼。2021年1-9月,公司的存款平均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76%;成本率2.05%,同比下降22BP。其中,企业存款成本率1.97%,同比下降25BP,预计来自活期存款的贡献;企业活期存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23.0%,在企业存款中占比34.1%,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非息收入维持快速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1-9月,公司非利息净收入376.29亿元,同比增长17.6%,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信用卡、对公结算、理财业务等带来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2021年1-9月,公司中间业务254.39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母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64.40亿元,同比增长20.5%,财富与私行客户数同比增长13.4%和18.2%,管理零售客户aum突破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大幅改善。2021年1-9月,公司其他非息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32.92%。其中,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08.69亿元,同比增长31.68%。 不良率下降,关注率上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1.05%和1.37%,较上年末变化-0.13和0.26个百分点;逾期60天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0.81和0.72,较上年末下降0.11和0.03个百分点。公司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拨备覆盖率66.95%,较上年末上升58.13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 公司背靠中国平安,持续受益集团“金融+生态”战略,综合金融优势突出;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策略方针,积极构建零售业务、对公业务、资金同业业务“3+2+1”经营策略,持续深化科技赋能,推动向“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转型;资产端信贷稳健增长、收益率降幅收窄,负债端存款成本压降,利好息差企稳;中收维持快速增长,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资产质量优化,风险抵补能力增强。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我们维持“推荐”评级,2021-2023年BVPS 16.86/18.83/21.18元,对应2021-2023年PB 1.14X/1.02X/0.91X。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客户经理,谢谢! /// 相关报告 /// 【银河晨报】10.25丨煤炭保供稳价进一步升级,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开启 【银河晨报】10.22丨政治局集体学习数字经济,有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银河晨报】10.21丨疫情、限产、基数压制经济,“稳增长”预期上行 【银河晨报】10.20丨煤炭、钢铁、玻璃玻纤维持高盈利,电力运营商将价值重塑 更多干货请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微信公众号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gyhzqyj 本文摘自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11026》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 报告分析师/责任编辑: 丁文 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1020004 丁文 策略分析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金融与会计硕士,2001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研究。2017年开始从事策略研究。 /// 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 ///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一研究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 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银河晨报 2021.10.26 ◆ 宏观丨政策调控和调结构并行,市场波动加剧 ◆ 农业丨从猪周期探底角度看养殖个股布局—“读懂猪周期”系列报告五 ◆ 计算机丨华为鸿蒙搭载设备数量突破1.5亿,生态加速发展 ◆ 机械丨9月份通用自动化增速趋缓,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 振华科技(000733)丨全年利润指标超前完成,高景气助力公司业绩持续走高 ◆ 欧科亿(688308)丨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 ◆ 卫星石化(002648)丨C2、C3助力业绩新高,公司仍处发展快车道 ◆ 拓普集团(601689)丨新能源客户订单持续放量+毛利率环比改善提振Q3业绩,全年靓丽表现可期 ◆ 平安银行(000001)丨净利润延续高增,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 /// 银河观点 /// 宏观:政策调控和调结构并行,市场波动加剧 许冬石丨宏观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核心观点 行政和法律手段压制市场,商品价格暴力下跌 10月19日开始发改委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动力煤价格炒作,限制动力煤价格上行。10月20日至10月22日三个交易日,以动力煤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截止10月22日三个交易日,焦煤和焦炭分别下行了21.0%和18.2%,动力煤下行了25.6%。可以说市场在恐慌中下跌,黑色系产品下跌速度较快,市场焦虑得到释放。 现阶段市场较为复杂,一方面需求仍然处于较差的阶段,另一方面能源和部分原材料仍然短缺。尽管市场处于需求冲击,但是供给冲击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仍然要观察动力煤的供应和电厂的库存情况,动力煤供应没有真实上行,电厂库存没有上行前,市场下跌不会有持续性。 房地产税试点扩大,房地产调控是系统性工程 10月23日,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意味着除重庆与上海外,房地产试点地区将进行扩容。房地产税的真正目的仍然是在探索为地方政府开辟长久的稳定的税源,其次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以上海和重庆来看,房地产税实施是有一定的抵扣。房地产税的税率预计在0.5%-1.5%之间,同时房地产税的试点城市可能会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较为迅速的地区,如深圳。 房地产税是个人财产税,是持有税,是对个人存量房征收的税种,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同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房地产市场调整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未来解决房地产难题的主要的抓手。 央行稳定市场,债券投资价值上行,人民币升值不具有持续性 逆回购操作加量,公开市场上周净投放2600亿元,货币市场利率受到央行资金呵护保持平稳,利率整体水平较为稳定。10月20日开始期货市场出点大幅波动,央行快速增加逆回购金额力图稳定货币市场资金。 债券收益率全线上线,政府债券发行量上行,通胀预期上行,金融机构仓位普遍较高,当金融放松不及预期时,债券价格下行。经济下行已经确定,债券经过调整风险已经释放,债券投资价值突显。 美元指数有小幅下行,美国收紧在预期之内,而新兴市场国家在更快速的收缩,美元保持震荡。美国相对于欧洲仍然偏强,尤其是美国经济的高位运行和美国未来收紧预期下美元下行空间并不大,而全球通胀利好资源国家,加之新冠疫情仍然具有不稳定性,美元上行之路较为曲折。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仍然有较大压力,经济下行以及美元高位波动下,人民币保持区间波动。 物价开始回升 上周物价开始上行,猪肉价格反弹,蔬菜价格大幅上行。天气的逐渐转凉,猪肉积极性在上行,官方收储行动和下游市场需求上行影响带动了猪肉价格走高,但是其走高的速度已经开始下降,生猪供给仍然较为充足,猪肉价格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可能是窄幅上行。 蔬菜方面,不良天气对蔬菜生产有一定的滞后性,受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影响,蔬菜生产力尚未恢复,蔬菜长势差、腐烂变质现象依然存在,产量受损严重,价格上浮明显。本年度冷冬概率大增,蔬菜价格涨幅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会拉动通胀上行。 行政和法律手段打击煤炭价格,市场下行中寻找平衡,原油继续上行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爆发,OPEC+拒绝进一步增产及电厂燃料切换等多重因素,美国最大的原油库存中心的库存正在快速见底,这推动油价进一步升至7年高位。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和欧洲疫情的反扑可能给油价带来拖累。政策打击煤炭价格,下游需求仍然较差:高炉开工率下滑,废钢价格走低,下游需求有所下滑,同时钢厂限产仍然较为严格。钢材社会库存仍然下行,但是钢厂库存上行,在钢厂生产下滑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累库,下游需求较差。 农林牧渔:从猪周期探底角度看养殖个股布局—“读懂猪周期”系列报告五 谢芝优丨农业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20001 核心观点 猪周期七行至尾声,存在拐点提前现象 针对周期七(2018年5月至今),我们发现一个“拐点时间提前现象”。第一个是“价格顶点出现时间提前”:本轮周期顶点提前了6-8个月,我们估算正常的顶点时间应该出现在20年的Q2-3,所以某种意义上这轮周期的顶点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这是结果表象,背后与疫情因素、产能去化速度等方面均相关。第二个是“养殖亏损时间提前”:本轮周期首次亏损时间提前了2-7个月。如果以纠正后的顶点区域推算,那么养殖亏损时间来临的提前幅度将更大。我们初步可以形成本轮周期大开大合的特征,即产能层面的变化是比较极端的。 W底的预期时间探讨 我们将一次探底理解为逻辑拐点,是一个反转信号;二次探底理解为基本面拐点,是一个实际的确认型反转信号。我们暂时将10月看作是一次探底的潜在时间区域。按照9-11个月二次探底的间隔预判,预计在22Q3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但结合前文提到的“拐点提前现象”,我们不排除二次探底时间存在提前的可能。 本轮W底存在性的讨论 冷冬背景可能带来疫病高发,但我们认为疫情高发会影响二次探底到来时间,但不影响它的存在。一般来说一次探底之后4-7个月内猪价呈现逐步上行趋势,期间反弹幅度在33%至43%不等。我们认为该反弹是W底形成的必要条件。目前猪价在10月初探底后呈现反弹走势,需要密切跟踪猪价走势及其反弹幅度,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次探底的存在性。因为如果价格不反弹或者小幅反弹,就丧失了W底存在的基础了。更深层次来说,反弹失败导致持续亏损,现金流加速断裂带来的倒闭现象会加速产能出清。 亏损季或为养殖个股最优买点 自2014年以来牧原股份仅出现6次季度亏损,且幅度可控。通过比较其季度股价走势以及净利润情况,我们发现在上两轮猪周期过程中在牧原股份亏损当季介入个股,是每轮周期过程中长期资金的最佳布局点,当然期间波动必然是存在的。另外,牧原股份亏损季度基本对应猪周期一次探底时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猪周期一次探底正在进行中,期间除紧密跟踪猪价走势以外,能繁母猪与仔猪价格亦可作为有效跟踪指标。二次探底情况需要观察本轮猪价反弹情况。从投资角度来看,养殖亏损季是对养殖个股布局的最佳时间,一方面是从历史数据层面可以得到支撑,另一方面在深度亏损期间,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安全边际相对更高。基于本文分析,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牧原股份(002714),积极关注温氏股份(300498)、天康生物(002100)等养殖个股。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疫病的风险;猪价走势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计算机:华为鸿蒙搭载设备数量突破1.5亿,生态加速发展 吴砚靖丨计算机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70001 李璐昕丨计算机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40001 核心观点 2021年华为HDC开发者大会于10月22-24日在东莞松山湖举办。大会聚焦鸿蒙、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多个物联网应用场景,发布了最新Harmony OS 3.0开发者预览版、HMS Core 6等一系列开发技术、工具和平台。 鸿蒙跨过生死线一半,年底3亿目标大概率实现 自今年6月2日鸿蒙2.0版本发布,鸿蒙生态高速进展。在发布后一周内,升级设备数量就超过1000万,一个月内超过3000万,两个月超过5000万,四个月达到1.2亿。根据最新大会上发布数据,基于鸿蒙的华为自身设备已经达到1.5亿台,第三方设备达到6000万台,总计超2.1亿台;预计今年年底搭载鸿蒙第三方设备将达到1亿台左右。 按照谷歌上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透露信息以及市场第三方市占率统计数据推导,目前全球范围内搭载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WP)的活跃设备总量约35亿台,而16%生死线意味着鸿蒙装载鸿蒙系统的活跃设备数量不低于5.6亿台。我们认为,华为今年目标自有设备2亿、生态合作伙伴1亿,若完成便跨过生死线一半。从目前来看,鸿蒙装载量大概率能实现今年3亿目标;自有设备短期以存量手机更新为主。 “以软补硬”,欧拉+鸿蒙,国内数字生态底座生态初现,全场景万物互联呼之欲出 此前9月份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欧拉2.0,鸿蒙和欧拉和鸿蒙分别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操作系统,两者互通,基本覆盖所有操作系统的底座。华为自身芯片危机之下,战略性“以软补硬”,通过提高软件底层生态功能延续华为手机寿命、提高用户使用时间及粘性,平滑中短期缺芯之痛,为芯片战略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既有望度过自身危机,也同时利好科技脱钩背景下国内信创体系新一代数字经济的全面腾飞。 鸿蒙3.0开发者预览版发布,携手开发者加速生态构建 HarmonyOS3.0开发者预览版正式发布,其具备弹性部署、超级终端、一次开发多次部署的三大核心,在系统性能和开发工具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此版本提供全新可视化弹性部署自动化工具,可根据不同硬件灵活选择组件,简易组装,更方便于各类物联网设备的搭载。 此外,华为宣布发布自研开发语言,开发者环境持续优化。根据华为大会等公开数据显示,鸿蒙目前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510万。虽然相比于苹果IOS和安卓超2000万开发者数量来说依然体量较小,但鸿蒙布局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百万级的增长,我们认为,在鸿蒙开发环境和生态的持续高强度布局下,开发者数量将依然保持高增。预计HarmonyOS 3.0开发者Beta版将于2022年一季度发布。 本次开发者大会HMS Core 6新增或增强的能力共计31个。其中,重要能力涵盖3D建模、视频编辑、音频剪辑、车道级引导能力通、华为手语服务、DCI版权保护、数字人民币场景创新、智能网络调优等方面,相关领域生态伙伴开发商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 推荐关注金山办公(688111)、中科创达(300496),其他受益标的包括润和软件(300339)、中国软件国际(0354.HK)、诚迈科技(300598)、超图软件(300036)、优博讯(300531)、拓维信息(002261)、万兴科技(300624)。 风险提示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贸易战导致的相关风险;疫情反复导致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械:9月份通用自动化增速趋缓,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鲁佩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范想想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核心观点 关注:9月份通用自动化增速趋缓,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9月通用自动化数据发布,增速趋缓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9月通用设备产量数据,机器人9月份产量2.9万台,同比增长19.5%,1-9月累计产量26.9万台,同比增长57.8%;金属切削机床9月份产量5万台,同比增长2.1%,1-9月份累计产量50万台,同比增长38.4%,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9月份产量2.3万台,9月份数控化率46%,1-9月份累计产量17.8万台,今年以来数控化率35.6%;金属成形机床9月份产量1.9万台,同比持平,1-9月份累计产量15.7万台,同比增长6.8%,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9月份产量1805台, 1-9月份累计产量15223台。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速逐步趋缓,另一方面9月份受限电限产影响,各类通用设备产量增速数据均有所趋缓,投资需关注有进口替代或集中度提升逻辑支撑的细分子行业。 隆基HJT电池效率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近日,隆基的商业尺寸HJT太阳能电池经测试转换效率达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十四五”期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大幅增长。光伏已可见超越燃煤发电经济性的潜力。中国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规划目标,距2030年20%的目标已非常接近,超前完成的概率较大。欧盟正式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40%大幅上提至60%,料将拉动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消费中的份额快速提升。技术持续迭代赋予光伏设备更高的需求弹性。数据上的供大于求背后,是光伏行业技术迭代过程中,老产能因成本、效率差距而被快速淘汰的产业规律。光伏新技术工艺带动的设备需求弹性,建议关注各个环节设备机会。 投资建议 自上而下选择符合时代背景大趋势的产业龙头,首推新能源、工业母机、机器换人三大主线。受益标的方面,光伏设备领域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帝尔激光等;风电设备领域新强联、中际联合、金雷股份等;锂电设备领域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工业机器人领域埃斯顿、拓斯达、绿的谐波等;工业母机领域科德数控、秦川机床、拓斯达旗下埃弗米、海天精工、创世纪、国盛智科、亚威股份、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等。 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政策推进程度不及预期;制造业投资下行。 振华科技(000733):全年利润指标超前完成,高景气助力公司业绩持续走高 李良丨军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15090001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48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增长166.6%。 业绩增速贴近预告上沿,高景气持续 公司2021前三季度营收42.48亿元(YoY +38.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YoY +166.7%),业绩增速贴近预告的上沿。其中,Q3单季营收14.31亿元,同比增长36.8%;单季归母净利4.40亿元,同比增长258.1%,若剔除半年报中统筹外费用2.33亿元的影响,Q3单季业绩环比微降,符合预期。根据公告,公司2021年经营目标为营收50亿元,利润总额10亿元,目前各指标完成度分别为82.0%和114.2%,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业绩的高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新型电子元器件下游高可靠用户需求增长迅速,叠加官产替代,军工上游电子元器件景气度得到验证;其次是去年因疫情影响,导致收入基数较低。全年来看,我们预计公司营收增长39.2%,归母净利增长115.2%,高增长有望持续。 公司实际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铸就技术护城河 公司2021前三季度毛利率58.25%,同比提升6.01pct,期间费用率29.9%,同比略增0.07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2.61pct,主要原因系公司根据《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一次性计提统筹外费用2.33亿元,后期将不再有此项支出。若剔除该项费用的影响,公司期间费用率将大幅下降5.50pct,实际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另外,公司研发投入2.74亿,同比增长17.4%。公司作为电子元器件领域国家队,持续较快的研发投入有望筑就更宽的技术护城河,并引领行业发展。 订单充裕,后续增长强劲 公司在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情况下,保证回款质量,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较去年大幅增长220.7%,现金流明显改善。公司合同负债1.91亿元,较年初增长461.8%,反映了公司下游需求强劲,订单非常充裕,后续快速增长依然可期。 公司进军高端民品,即将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全资子公司振华新云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新云决定投资1.6亿元,对现有厂房进行为期36个月的适应性改造,形成年产6亿只片式电容器的生产能力。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新增营业收入2.30亿元,净利润0.17亿元。此项目加强民用高端产品生产线的建设,有利于振华新云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3.03亿元、17.29亿元和21.74亿元,EPS分别为2.53元、3.36元和4.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1X、31X和25X。参照可比公司估值,公司估值与同业基本相当。公司作为军用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头,产品线齐全,并逐步向组件和模块级拓展,未来有望受益于军品放量和国产替代加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欧科亿(688308):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 鲁佩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范想想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核心观点 欧科亿发布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53.18%;实现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119.01%,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40.64%,实现净利润6592万元,同比增长121.69%。 三季度收入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影响三季度收入的因素有:(1)从宏观层面看,制造业扩张趋势趋缓,至9月份制造业PMI已低于荣枯线,9月份限产限电也影响了下游开工情况,影响刀具行业需求,(2)涨价因素开始在三季度显现,数控刀片行业普遍在今年年初以及年中经历两次提价,由于上半年订单饱满订单周期拉长,提价部分订单的交付将更多在三季度体现。综合正面与负面因素,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40.64%,环比小幅下降2.95%,基本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 公司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36.5%,环比提升了2.92个百分点,较2020年全年水平提上了5.0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净利率达到25.1%,环比提升3.69个百分点,较2020年全年水平提升了9.8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源于:(1)产品结构的改变,一方面公司加大对数控刀具的投入,数控刀具业务增速显著高于硬质合金制品业务增速,占收入比重提升,另一方面,在数控刀片业务中,公司也不断有替代进口的高毛利新品推出,提升盈利能力,(2)三季度涨价因素也体现在利润率提升中,(3)规模效应下费用率水平降低,公司第三季度四费率为9.51%,环比下降了1.56个百分点。 我国数控刀具行业进口替代进行时,明年将是高端产品放量的一年 近年来,由于贸易战、疫情等因素影响,进口品牌供应受阻,使得国产刀片厂商高端产品得到试刀机遇,国产数控刀具又由于技术进步,有替代进口的能力,高端产品有望在明年放量。欧科亿IPO募投项目年产4000万片高端数控刀片预计在明年投产,公司高端产品线产能释放后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1年全年盈利预测至净利润2.36亿元(原预测值2.23亿),维持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值3.02亿、3.82亿,对应EPS为2.36、3.02、3.82元,对应PE为33倍、26倍、20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产能爬坡速度不及市场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卫星石化(002648):C2、C3助力业绩新高,公司仍处发展快车道 任文坡丨化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80001 林相宜丨化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7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1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165.1%;实现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371.8%。其中,2021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232.8%、环比增长29.4%;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397.7%、环比增长56.7%,毛利率上升3.3PCT至32.0%。 C2产业链:一阶段投产贡献增量,低成本规模优势赋能成长 公司倾力打造C2产业链,从乙烷资源获取、管道港口建设、运输船租赁、乙烷裂解及下游装置建设,以及下游产品签售等各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实质进展不断。一阶段项目已于今年5月投产,Q3盈利得以大幅提升;二阶段项目预计2022年中期投产,将助力公司成为国内极具竞争力的“C2+C3”双龙头轻烃加工企业。 C3产业链:丙烯酸及酯价差持续扩大,产能扩张巩固龙头地位 21Q3丙烯酸-丙烷价差、丙烯酸丁酯-丙烷价差分别同比增加114.9%、143.8%,环比增加55.1%、12.3%;聚丙烯价差有所收窄。目前公司具备18万吨/年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建设条件;同时新建80万吨/年PDH、80万吨/年丁辛醇、12万吨/年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预计于2024年6月前投产运营。随着C3新产能的持续建设、稳步投产,公司在C3产业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材料:加快产业布局,有望拉动公司持续成长 公司利用高纯度轻烃原料易加工高品质产品、产业链一体化的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稳定供应保障等有利因素,加快布局C2、C3下游化学新材料。快速推进连云港基地环氧乙烷下游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 EAA 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并计划于 2022 年建成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反应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装置,包括 VC、FEC 等产品规划。 10月主营产品价差继续上涨,预计Q4盈利优于Q3 以目前10月均价来看,相较于Q3,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价差继续大幅扩大,聚丙烯价差稍有下滑;HDPE、EG、聚醚大单体价差亦呈现扩大趋势。整体来看,预期C3和C2产业链盈利能力在Q4将有所加强,业绩环比有望继续提升。 投资建议 考虑到1)2021-2022年丙烯酸及酯几乎没有新增产能,预计行业将维持较高景气;2)二阶段C2项目有望2022年6月投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74、403、507亿元,同比+154.5%、47.1%、2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90.8、112.0亿元,同比+296.4%、37.9%、23.3%;EPS分别为3.83、5.28、6.51元,对应PE分别为10.9、7.9、6.4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丙烷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乙烷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产品价差下跌的风险,新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拓普集团(601689):新能源客户订单持续放量+毛利率环比改善提振Q3业绩,全年靓丽表现可期 李泽晗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18110001 杨策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5 核心观点 公司公布 2021年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8.23亿元,同比+81.14%;归母净利润7.53亿元,同比+94.44%;扣非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103.47%;基本EPS0.69元/股,同比+86.49%。从单季角度来看,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6亿元,同比+65.44%,环比Q2+16.70%;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71.26%,环比Q2+37.43%。 我们认为:新能源客户产品放量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好于预期,单季毛利率环比,业绩高增态势延续 下游客户产销旺盛驱动公司订单规模扩张,主要产品收入显著增加 公司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开拓产品线及客户群,下游客户产销旺盛带动公司订单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自2020年下半年起加大热管理系统产品布局,相关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助力公司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进一步提振收入弹性。未来随着缺芯问题的逐步解决,重点客户新车型放量的供货需求释放,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业绩靓丽可期。 毛利率环比提升,期间费用率改善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0.91%,较去年同期下滑2.26个百分点,主要系新收入准则下运输费、仓储费计入营业成本所致。从单季角度来看,Q3毛利率21.12%,同比-5.01pct,环比+1.29pct;Q3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2.72%/4.21%,环比-0.12/-0.01/-0.73pct,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优异,毛利率环比改善。 投资建议 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整车同步开发配套服务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矩阵持续扩充,新能源布局领先,随着重要新能源客户产品放量拉动供货需求,公司产品量价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为11.54亿元/15.28亿元/19.14亿元,同比增长83.7%/32.45%/25.20%,对应EPS为1.05元/1.39元/1.74元,对应10月22日收盘价PE为43/33/2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下游客户订单不达预期的风险;2、新冠疫情及芯片短缺对汽车产业链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平安银行(000001):净利润延续高增,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三季报点评 张一纬丨金融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10001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 得益于拨备计提压力缓解,净利增速保持3成左右 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1.9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291.35亿元,同比增长30.1%,延续2021H1高增速;年化加权平均ROE11.8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基本EPS为1.4元,同比增长26.1%。得益于拨备计提压力持续缓解、信用成本降低,公司净利持续高增。2021年1-9月,公司信减值损失525.85亿元,同比下降2.15%,维持负增长,Q3单季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98%%,带动Q3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继续增长32.48%。 NIM环比降幅收敛,存款成本率压降,企业活期存款表现亮眼 2021年1-9月,公司利息净收入895.61亿元,同比增长5.92%;NIM(年化)为2.81%,同比下降7BP,主要受到贷款收益率下行的影响,Q3单季NIM为2.75%,环比减少4BP。资产端信贷规模稳健增长,收益率同比下行但季度环比降幅收窄。2021年1-9月,公司的贷款平均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6%;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平均余额9902.17亿元和1.71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和22.16%,占总贷款的比重分别为36.71%和62.95%;贷款整体平均收益率为6.27%,同比下降43BP,但单季收益率环比降幅仅为9BP,有助NIM企稳。负债端存款成本率优化,企业活期存款增幅亮眼。2021年1-9月,公司的存款平均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76%;成本率2.05%,同比下降22BP。其中,企业存款成本率1.97%,同比下降25BP,预计来自活期存款的贡献;企业活期存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23.0%,在企业存款中占比34.1%,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非息收入维持快速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1-9月,公司非利息净收入376.29亿元,同比增长17.6%,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信用卡、对公结算、理财业务等带来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2021年1-9月,公司中间业务254.39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母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64.40亿元,同比增长20.5%,财富与私行客户数同比增长13.4%和18.2%,管理零售客户aum突破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大幅改善。2021年1-9月,公司其他非息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32.92%。其中,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08.69亿元,同比增长31.68%。 不良率下降,关注率上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1.05%和1.37%,较上年末变化-0.13和0.26个百分点;逾期60天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0.81和0.72,较上年末下降0.11和0.03个百分点。公司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拨备覆盖率66.95%,较上年末上升58.13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 公司背靠中国平安,持续受益集团“金融+生态”战略,综合金融优势突出;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策略方针,积极构建零售业务、对公业务、资金同业业务“3+2+1”经营策略,持续深化科技赋能,推动向“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转型;资产端信贷稳健增长、收益率降幅收窄,负债端存款成本压降,利好息差企稳;中收维持快速增长,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资产质量优化,风险抵补能力增强。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我们维持“推荐”评级,2021-2023年BVPS 16.86/18.83/21.18元,对应2021-2023年PB 1.14X/1.02X/0.91X。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客户经理,谢谢! /// 相关报告 /// 【银河晨报】10.25丨煤炭保供稳价进一步升级,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开启 【银河晨报】10.22丨政治局集体学习数字经济,有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银河晨报】10.21丨疫情、限产、基数压制经济,“稳增长”预期上行 【银河晨报】10.20丨煤炭、钢铁、玻璃玻纤维持高盈利,电力运营商将价值重塑 更多干货请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微信公众号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gyhzqyj 本文摘自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11026》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 报告分析师/责任编辑: 丁文 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1020004 丁文 策略分析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金融与会计硕士,2001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研究。2017年开始从事策略研究。 /// 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 ///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一研究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 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