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 | 周晓(20230827—20230902)
(以下内容从兴业研究《兴业研究 | 周晓(20230827—20230902)》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周一览,一篇尽晓,轻松回顾本周精彩观点!宏观市场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工业品价格环比普涨 政策聚焦 货币政策 2023/8/2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8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 (作者:宋彦辰,胡晓莉;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宏观市场经典重温 | 治标更固本——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答记者问点评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等相关安排。本次相关措施是对证监会8月18日就活跃资本市场答记者问的相关举措的具体落实。特此重温,以飨读者。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陈敬,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宏观市场利润持续修复——评2023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从整体来看,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修复。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降幅较前值收窄1.6个百分点,降幅连续五个月收窄,呈现稳定修复态势。在量、价、利润率方面,价升量跌,利润率小幅下降,但价格回升带动盈利修复。 从行业结构来看,在利润当月占比方面,采矿业、公用事业、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均有上升,而高技术制造业、基础工业(以钢铁、有色、化工等为代表)利润占比有所下降。在利润当月同比方面,基础工业受供求关系改善等因素推动,利润降幅显著收窄;公用事业受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持续发力的拉动,利润继续高增;装备制造业利润降幅有所扩大,但电气机械利润维持高增长。 从库存来看,库存去化延续。工业企业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产成品周转天数录得20.3天,处于近年高位。在主要行业中,烟草、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的库存增速分位数较高,均处于50%历史分位数以上;化工、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黑金冶炼加工、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处于10%历史分位数以下。库存分位数较低且营收分位数较高的行业有:黑金采选业、黑金冶炼加工业、有色冶炼加工业、化工业。 (作者:胡晓莉,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宏观市场流动性分层为何加剧? 2022年以来,R001-DR001的利差出现了趋势性上升,似乎显示银行间流动性分层较此前明显加剧。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 这可能和两类机构在流动性分层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转变有关: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和农商行已经由资金中介方转变为资金净融入方,合计净融入规模最高达到7000亿元以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从银行理财来看,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经历了由现金管理类过渡到固定收益类的过程,并且市值法的短期开放型固收理财的占比提升;与之对应,银行理财的交易行为特点,已经从“类货币基金”,走向了“类债券基金”。在资金利率下行时期,短期开放固收理财规模增长、加杠杆需求上升;理财的债券交易行为也开始和债券基金一致,在利率上行时卖出债券、利率下行时买入债券。 从农商行来看,农商行转为净融入方,背后对应着贷款增长偏弱时期,农商行的资产配置向债券投资倾斜。不同于股份制银行,农商行的债券交易行为和利率走势相关性相对较弱,和存款增长的节奏高度一致。这说明其债券交易逻辑主要基于存款资金的被动配置,配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贷款投放之后的剩余资金。不同于基金和理财产品,农商行的杠杆需求和配债时点存在错位,反映了其刚性负债需求。农商行的债券投资以持有至到期为主,与之匹配的负债端资金要求也较为刚性,在存款增长的低谷期,需要通过回购融入来维持较为稳定的负债端规模。 (作者:何帆,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宏观市场恰如所料 | 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点评LPR非对称调整 8月20日,我们在《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点评LPR非对称调整》中提到,本次5年期LPR利率保持不变可能是由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即将下调,并且降低首付比例政策也可能落地,两项政策形成合力提振房地产市场。此外,为了保持净息差的稳定,我们提到存款利率可能下调,并且下调幅度可能大于贷款利率。8月31日,根据证券时报报道,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将于9月1日起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同时,央行、金管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以及《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现重温报告,以飨读者。 (作者:张励涵,何帆,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八省煤耗降至5年同期低位 政策聚焦 货币政策 2023/8/31,央行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的贷款只能用于偿还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纳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作者:胡晓莉,郭于玮;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宏观市场利好刚改需求——点评房地产信贷政策优化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 存量房贷利率方面,首套房存量贷款可获得下调,且调整后在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在此情景下,三类按揭贷款人或可受益于利率下降:一是历史上部分城市因为按揭额度供不应求,实际贷款利率高于所在城市首套房利率下限的购房者;二是向LPR转换过程中选择固定利率的购房者,假设其至少能够享受到近年来LPR下降的利好,则每年节约的利息成本约为18亿;三是原本以非首套房贷利率贷款,但目前已符合首套房要求的贷款者,若目前认房认贷城市取消认房认贷,或为第三类购房者每年降低175.6亿元的利息支出。 差别化住房信贷方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统一为不低于20%和30%,对限购城市而言,两个比例降幅均为10%,但当地政府依然可以自主决定首付比例下限。部分城市已经在2022年下调首付比例。重庆与贵阳的经验显示,下调首付比例对商品房销售的提振较为有限,对于二手房价格的影响因城而异。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20个基点,较之前下调40bp。 (作者:张励涵,程子龙,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宏观市场供需改善,量价回升——评2023年8月PMI数据 受益于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落地,8月制造业PMI和建筑业PMI均较前月改善,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其中,制造业呈现供需改善、量价回升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新订单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且新出口订单为6个月以来首次回升,外需改善迹象初显;第二,由于需求改善、台风和洪涝影响减轻,生产改善幅度超季节性,且生产改善面较广;第三,企业采购意愿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双双回升;第四,价格改善信号明显,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双双回升至荣枯线以上。 服务业PMI在暑期出行旺季不升反降。虽然运输、住宿餐饮等景气度较高,但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有待提升。 (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固定收益核心城市落户、住房政策大幅优化——地产债8月月报 本月观点:三部门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工具供城市自主使用,目前二线城市住房支持政策持续优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全面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政策优化仍有空间,“一城一策”渐进式政策优化对楼市的带动作用尚有限,需要关注楼市持续下行、负面舆情冲击房企融资的背景下,房企信用风险存在扩围可能。 楼市销售持续下行,仅少数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仍有韧性。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累计同比下滑1.5%,增速较1-6月下降2.6个百分点;楼市高频成交数据显示,8月以来(截至8月2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6.8%,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分别为疫情前水平的79%、55%和39%。分城市来看,仅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厦门等少数二线城市楼市、地市压力可控。 房企融资整体承压,除民营房企外,部分国有房企销售也现疲态,信用风险的改善不仅需要融资支持政策,也需要销售有实质好转。从销售端来看,已出险房企销售全面下滑,未出险房企销售分化,其中,多数民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下滑,个别国企销售金额也显疲态。从融资端来看,1-7月,房企开发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下降11.2%,各分项来源均同比下滑。7月,国有、民营房企债券净融资分别为193.5、-140.4亿元,受部分主体债务展期影响,民企地产债信用利差明显上行。整体来看,房企信用风险改善需要销售、融资均有实质好转,目前企业现金流压力仍较大。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钱士如,刘晗,陈姝婷,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固定收益MLF二次降息后资本工具市场如何走——金融债及资本工具观察 8月15日央行MLF再次降息,以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为代表的资本工具收益率小幅下行。截止8月21日,3年期AAA-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收益率分别为2.79%,2.94%,较8月15日降息当日下行7BP、8BP;而较年初分别下行62BP、85BP。目前二永估值处于去年3季度的水平,过去2年分位数分别为14%和15%,水平均偏低。未来走势如何?本文将对此予以分析探讨。 供给方面:今年以来,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规模整体偏慢。6月MLF首次降息对资本工具发行上量推动力度一般。而从2季度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连续两个季度下行,其中国有大行下行幅度更大。结合降息推动和资本补充的刚性,预计未来几个月的资本工具发行将明显加快,未来供给压力将逐步显现。 需求方面:6月MLF降息以来,银行持续卖出止盈,规模达到2036亿,而基金(+1160亿)、保险(671亿)、理财(+230亿)整体维持买入,其中理财相比基金,买入规模更小,风格更为谨慎。资本工具供需可能失衡并推升资本工具收益率。 比价方面,整体看,降息后二级资本债与中票、商金债位于过去3年均值附近,无明显优势。 综合考虑供给、需求、资产比价等各方面因素,资本工具在二次降息后定价水平保护程度进一步弱化。一方面,未来供给放大近在眼前;另一方面,配置与交易力量难以持续扩张。而对于未来表内资本权重的显著提升(二级资本债),现有溢价水平相对不足。考虑到未来还有可能降准,惯性推动下,资本工具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行,但该类资产波动水平明显较高,流动性相对不足,下行空间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需要防范的是收益率中期可能止跌回升。 (作者:郭益忻,顾怀宇,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28日) 固定收益经典重温 | 股债跷跷板受哪些因素影响?——利率市场观察 此前,我们在2023年8月3日发布的报告《股债跷跷板受哪些因素影响?——利率市场观察》中提到,“展望本轮翘翘板效应,当前流动性水平并未大幅度变化,且经济见底概率较大,股债跷跷板效应大方向会逐渐增强”。2023年8月27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8月28日、29日连续两日股债日内走势呈现明显跷跷板效应,且8月至今股债日度负相关性达到95%以上,符合判断,特此重温,以飨读者。 (作者:郭再冉,顾怀宇,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金融行业住建部等发布《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监管政策周报 本周发文:1、住建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2、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及两件配套指南;3、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4、商务部、发改委、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5、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标委发布《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信息披露》等4项金融国家标准。 监管动态: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三次专题学习;3、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4、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5、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H股30周年志庆活动上致辞;6、深交所就《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有关事项答投资者问;7、证监会:提高重组市场效率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财务资料有效期拟从“6+1”改成“6+3”;8、上海市网信办指导多家网络金融理财服务类APP运营企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工作;9、银保业务将严格执行“报行合一”;10、银行“货币零钱组合”流动性风险引监管关注。 监管处罚:1、银保监局、银保监分局公布131起行政处罚案件;2、上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3、深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吕爽,陈昊;发布时间:2023年8月28日) 金融行业全链条完善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服务监管——评《关于规范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3年8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规范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金发〔2023〕6号,以下简称“《规范通知》”),对货币经纪公司进行数据处理、向市场提供数据服务等行为作出规范。《通知》的出台明确了货币经纪公司可以提供金融市场各类交易数据的边界,不仅为债券市场数据服务和交易报价相关模式行稳致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各类金融数据信息的交易、流通的监管和要求进行了探索。 《通知》明确货币经纪公司可提供数据的机构范围包括金融基础设施、估值类机构、金融信息服务商三大类别。其中金融信息服务商名单基本与此前在网信办备案获得金融信息服务牌照的机构一致。结合当前我国正逐步完善数据监管框架的情况,未来涉及金融数据相关业务的机构或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甚至从事特定金融数据业务的机构还可能需要满足相应的持牌经营要求。 《通知》对货币经纪公司获取、储存和提供数据信息的全链条各个流程进行了规范。《通知》明确,作为收集交易数据并加工整理且以此为盈利模式的机构,货币经纪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数据治理义务。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任图南,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金融行业经典重温 | 技术进步还是动荡推手:如何监管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 2023年9月1日,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监管文件,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建立起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和相应的监管安排。 证监会在新闻稿中指出:“从境内外经验看,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 早在2020年4月13日,我们就曾发布《技术进步还是动荡推手:如何监管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报告,研究了境外市场程序化交易对市场的潜在影响,以及部分经济体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措施。特此重温,以飨读者。 (作者: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外汇商品谨慎的鹰派——评Jackson Hole鲍威尔演讲 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央行峰会上发表题为“通胀:进展和前路(Inflation: Progress and the Path Ahead)”的演讲。演讲总体延续了“higher for longer”的基调。 演讲重点内容:(1)经济趋势以上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都会加大通胀风险,使得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2)不确定和风险主要在于:无法确定中性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本轮供需错配存在特殊性。结论是接下来的会议将根据数据评估进展,谨慎决定是否进一步加息或是维持政策利率等待进一步数据。 鲍威尔演讲后市场年内加息预期有所上升,对于11月再次加息25bp的概率超过50%。中期而言,市场依然对于明年美联储降息寄予厚望。但考虑到美国经济触底企稳、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等因素,2024年美联储很可能不会如市场预期连续降息。 展望后市,由于加息预期上修、衰退预期下降,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短线仍会维持较强势的表现,这将对黄金构成抑制。离岸人民币市场已经释放强烈的稳预期信号,预计美元兑人民币短线突破前高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外汇商品黄金1850-1890强支撑——贵金属周报2023年第32期 市场表现 贵金属市场表现 (作者:王之凡,付晓芸;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外汇商品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掉期点反弹——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3年(第25期) 全球宏观: 尽管美国部分关键经济数据表现欠佳,但基本面仍较非美更优,同时联储主席鲍威尔坚守鹰派立场,美元指数上行、欧元兑美元走低,符合我们的预期。亚洲新兴市场货币表现出较强韧性,普遍相对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港币等主要货币小幅走强。境外掉期反弹而境内震荡。 G7汇率: 澳大利亚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工厂的劳资纠纷有望得到解决,叠加欧元区经济意外指数较美国仍在扩张,欧元兑美元短线下行压力料减轻。下周重点关注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7月PCE物价指数、第二季度实际GDP修正值,以及欧元区8月通胀初值等。 人民币汇率: 逆周期工具再度加码,通过离岸掉期市场调节人民币流动性,在港发行增量人民币央票等措施进一步稳定汇率预期,美元兑人民币短期内有望延续高位震荡。后续关注国内股汇联动、美联储加息预期变动(套保策略见正文)。 (作者:余律,张亚澜,张梦;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外汇商品黄金持仓分化度明显回落——2023年9月贵金属走势前瞻 2023年8月,金价延续回落态势。8月美国经济数据多数好于预期,而同期中国和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相对平淡,叠加美联储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提高,多因素叠加下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携手上行,施压金价。 当前市场对11月加息预期定价程度尚不充分,同时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出韧性,加息预期定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叠加美联储发债量维持高位有望在短线继续支撑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不过伴随5月以来金价调整,全球央行重新开始增持黄金给予金价下方支撑。当前黄金相对于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均有一定程度高估,金价仍需震荡筑底。 金银比或维持震荡。黄金境内外价差高位震荡,白银境内外价差或重新走扩。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峻滔,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油价已修复低估——2023年9月油价走势前瞻 2023年8月,Brent油价最高触及88.1美元/桶,符合我们上次月报中提及的油价大概率修复至87美元/桶价位、再向上则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判断。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走强,全球风险偏好逆转,海内外股市共同下行,原油市场乐观情绪在8月逐渐开始扭转。虽然8月3日沙特自愿延长减产,带动油价再度走高。不过在原油已经开始交易淡季合约,并且已经修复低估的背景下,油价短暂冲高后筑顶回落。 总体来看,7、8月油价快速上行后,随着秋季检修高峰临近,油价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不过需求韧性限制油价下限。未来油价的继续回升需要8月过后库存继续下降,或美元指数再度走弱,亦或工业产出显著回升相配合,但短期均存在一定难度。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逆周期工具构筑短期顶部——2023年9月人民币走势前瞻及衍生品策略 市场回顾: 2023年8月,美国亮眼经济数据和鲍威尔鹰派发言提振美元利率汇率,美联储加息预期上修。预期指引叠加离岸流动性调节,美元兑人民币挑战前高后转为震荡。离岸人民币掉期点显著反弹,价差走阔。 后市展望: 即期汇率:逆周期工具构筑美元兑人民币短期顶部,但中期基本面与利差压力尚未扭转。衍生品:市场因素下中美利差倒挂仍有加深空间,但短期内离岸掉期市场调节有望牵动境内掉期点数反弹。 策略推荐: 具体避险策略及点位详见正文。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梦,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财政纷争有望减轻供给冲击——美国国债月报2023年第九期 8月美债收益率强势上行,月末回落,曲线结构一度明显陡峭化,月中10Y收益率突破4.3%创下次贷危机后新高,2Y收益率在重返5%后承压。美国经济韧性和美联储鹰派立场是推升收益率主因。 本期专栏:政府停摆风险重现。6月的财政法案只解决了政府融资和支出总额问题。今年10月1日将进入2024财年,在此之前各政府部门依然需要美国国会通过12项具体的“支出法案”才能获得资金。众议院希望在支出法案中削减政府开支,与参议院和白宫存在分歧,带来政府停摆风险。在“持续决议”或政府关门的情况下,美债发行量往往下降,将减轻近期的供给冲击压力。 一级市场方面,中短期需求较强,长端需求偏弱。二级市场方面,多头力量略有回升。 展望后市,距离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尚有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观察窗口期,市场大概率不会立即对再次加息充分定价。如果美国国会采取“持续决议”或出现政府关门,美债发行量有望下降,或刺激美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调。主要期限利差保持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美元指数上行暂放缓——2023年9月G7汇率前瞻 美元指数:市场加息预期逐渐向美联储点阵图靠拢,但难以立刻对11月加息充分定价,同时伴随美国基本面超预期程度转弱,预计美元指数可能出现一定回调。 欧元:欧元兑美元相对利差锚偏离度已自90分位数上方回落,但继续显著下行需要等待新驱动。短期内,欧元区相对美国经济意外指数重获优势、澳大利亚LNG供给风险可控、欧央行加息预期潜在上修使欧元兑美元保持韧性。 英镑:通胀粘性有望减轻,同时衰退风险再度增加,央行利率预期回归中性,英镑汇率缺乏上行动能。拥挤度暗示英镑兑美元正在构筑本轮周期顶部。在英国相对欧元区的经济韧性弱周期内,欧元兑英镑或存在反弹空间。 日本:7月日本央行上调购债利率上限,既未续写日元趋势性升值行情,也未造成套息交易大规模反转。市场因素和外汇干预角力之下,美元兑日元短期将震荡于142-152区间,未来朝向哪个方向突破取决于美日货币政策谁更超预期鹰派。 (作者:余律,张梦,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外汇商品欧元兑英镑影响因子探究 2016年英国脱欧使欧洲金融资产定价范式发生改变,自此欧元兑英镑转为高位窄幅震荡、季节性规律得到强化。本文将探索其主要影响因子。 我们发现,欧英相对基本面是影响双边汇率的本质因素。欧元兑英镑和通胀差也存在较高相关性。德英利差能解释欧元兑英镑的大多数变动,且短端效果要好于长端。实际和名义利差主导时段不同。英国脱欧不确定性、欧元区分化程度对相应币种产生负面影响。能源危机对欧元的负向干扰较英镑更大。欧英股债市资金累计净流入之差和欧元兑英镑存在负相关。美元指数与欧元兑英镑反向波动。 中期内,英国库存增速优势、央行偏鹰立场、强势美元料使英镑表现好于欧元。短期而言,欧元区经济意外指数回升为欧元兑英镑提供支撑。关注意德利差走阔可能、年内西班牙组阁和荷兰大选结果、类似澳大利亚LNG供给风险事件,以及欧元区债市资金流。CFTC资管、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数据可为欧元兑英镑交易拥挤度提供一定参考。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余律,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FICC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所增强——宏观FICC月度观点 市场回顾 (作者:郭嘉沂,郭于玮,顾怀宇,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行业研究我国生物药产业链及代表企业——生物药行业专题报告 生物药介绍:生物药主要是指运用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品。生物药具有疗效良好、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热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代谢、免疫等慢性重大疾病的诊疗。生物药主要分为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CGT)等。 生物药产业链情况:生物药产业链上游提供生物技术服务及生物原材料的生产,中游为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制造,下游为各类医院、健康管理机构以及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终端为疾病患者。 生命科学上游行业受益于下游需求扩容,加速国产替代。生物药上游行业又称生命科学服务行业,主要提供生物技术服务及生物原材料的生产,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等特点。欧美国家布局较早,已形成较显著的先发优势,我国生物药上游行业受益于需求扩容,保持快速发展,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上游领先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较好。 生物药是全球制药行业主导发展方向,我国生物药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物药行业中游为生物药的研发及生产,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我国已培育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领先生物药企业。我国疫苗市场规模已超千亿,7大所占据半壁江山。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400亿元,行业竞争格局好,且有集中的趋势。重组蛋白领域市场规模约800亿元,主要产品为胰岛素类产品和重组细胞因子。我国抗体药物具有近千亿的市场规模,且仍在高速增长。细胞和基因治疗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我国目前的市场规模尚小,约15亿元,但增速较快。 生物药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生物药产业长期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十四五”时期,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持续加大对生物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生物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行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药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不过部分代表企业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我国生物药企业已达80家,主营业务涵盖了生物药行业的各细分领域。我国的生物药上市企业的研发支出较高,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高于化药和中药,但部分生物药领先企业主要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盈利。 部分重点地区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态势。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医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大湾区为核心,成渝、长江中游、东北地区辐射发展的产业集聚态势。园区定位准确化、提升产业聚集度、提升创新能力、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是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主要发展趋势。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方亮,屈昳;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行业研究文旅部公布恢复出境团队旅游第三批国家和地区名单——文旅社服行业2023年8月报 行业运行:1)景区:8月10日,文旅部公布恢复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业务的第三批国家和地区名单,此次放开数量大于前两批之和,其中包括了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热门旅游目的国。2)免税:2023年1月至7月,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金额289.3亿元,免税购物人数419.9万人次,免税购物件数3403万件。3)餐饮:2023年7月,全国餐饮收入4277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10.9%。4)酒店:6月,大陆酒店OCC/ADR/RevPAR分别为64%/455元/292元,同比分别+12pct/+21%/+49%,同比2019年为-1pct/+0.1%/-2%,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行业动态:1)国家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主要涉及6方面的内容,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和优化消费环境。2)7月社零数据公布:7月份,我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步恢复态势,全国社零总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同期增长7.2%。3)《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发布:2023年上半年的全国餐饮收入超过2.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4%,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的增幅。同时,全国餐饮收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回升至10.7%。 公司新闻:1)金陵饭店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34.70%;利润总额8,298.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51.63万元,同比增长191.50%;归母净利润3,118.1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11.39万元,同比增长916.61%。2)百胜中国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百胜中国总收入为55.7亿美元,同比增加16%(或增加24%,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经营利润为6.73亿美元,同比增加147%(或增加164%,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净利润为4.86亿美元,同比增加166%;每股摊薄盈利为1.15美元,同比增加167%。3)海底捞发布正面盈利预告:2023H1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188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23.7%,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200百万元,利润增加主要由于翻台率提升,内部管理及营运改善,餐厅经营效率提升。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林宇航,杨志威;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行业研究猪价触底反弹,产能去化放缓——生猪行业2023年8月报 月度观点:2023年7月生猪价格触底反弹,标肥价差扩大带动市场压栏情绪,二次育肥部分入场,月末猪价快速反弹至成本线附近。供给端,受行情回暖影响,能繁母猪去化暂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当前处于年内供应低点,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导致短期供给趋紧,但中长期来看产能仍总体过剩。需求端,高温制约终端消费,屠宰量环比下降,需求端表现疲弱。整体来看,短期供给边际变化支撑价格反弹,8月供给需求预计均小幅增长,猪价或保持在成本线附近。 产业关注:2023年7月牧原股份等8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合计1118.27万头,同比增长36.18%。 近期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饲料企业连续上调产品价格。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汪亚安;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行业研究短期复苏,长期景气——进口冻品行业专题报告 中国冻品正关进口约4000亿元规模。据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冷冻食品总金额约为4000亿元,其中肉类进口金额达212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水产品进口总额为13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6%。 进口冻品行业发展受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长、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驱动。随着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优化,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和牛肉受到消费者更多青睐,消费量快速增长,2023年以来需求迅速恢复增长。 目前进口冻品行业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是直接贸易模式,例如上海水产集团、北京水产集团等资金雄厚的央国企,或拥有供应商资源和充足资金的部分民企会经营进口水产品直营贸易业务,与海外供应商进行直接买卖;二是代理贸易模式,贸易商通过央国企或代理采购公司嫁接海外供应商,典型的国企资金方有中农批、首农等。其中代理贸易模式是冻品业务的主流形式。 在具体代理贸易运作模式上,央国企主要提供代理采购、供应链资金等服务,连接货代企业、冷库物流、贸易商几个主体,货代企业提供进口清关服务,冷库提供储存和监管。贸易商主要赚取进口冻肉的行情价差,盈利波动性大。对于贸易商的供应链金融,行业普遍采取30%保证金的控货模式,账期在90-120天。 进口冻品产业链上,上游肉类、水产品供应商由于准入门槛较高,加之产能比较集中,通常以JBS等大型企业作为价格风向标;中游货代企业的竞争逐渐从价格、关系转向服务和效率,越来越多传统货代企业选择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整合供应链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进口贸易商最早依赖信息差赚钱,但随着正关化、海关流程简化、市场信息逐渐透明,加之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局,行业开始变的拥挤,其利润空间也被挤压,盈利难度提升,目前进口商的平均毛利率只有约2%-3%,需要依靠体量和行情盈利。 银企合作方式上,对于头部货代、进口商等核心企业,我们认为可以有企业授信、项目融资、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对于海量贸易商,建议参与头部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做普惠金融等服务。 进口冻品贸易除了外贸常见的信用和履约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短损风险、延期交货风险等,还有政策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需要关注进口政策波动,以及账期设置。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杨志威,翁晖;发布时间:2023年8月30日) 行业研究结构上移,市场下沉,民宿进入调整期——住宿业系列专题 民宿非标准化特点显著。相较于酒店,民宿上游房源大部分是闲置自住房,相对分散,区域性特色明显,并非地产公司或酒店集团的成熟物业;民宿几乎所有客户都是游客,而酒店客源商务出行占比接近一半;民宿预订除60%通过网络渠道外,其余主要依靠当地旅游业的散客导入,大型酒店集团基本已实现自建线上会员体系以及OTA流量导入。 我国民宿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2015至2019年,共享住宿市场规模由53亿元增长至2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5%,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后,2019年后进入调整期,叠加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规模回落至152亿元。 全国性的民宿政策以规范、引导和扶持为主,地方性的民宿政策着重以区域特色促进产业融合。202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鼓励各地区适当放宽旅游民宿市场准入,推进实施旅游民宿行业标准,激发了民宿的行业发展活力。 我国民宿主要分布在大型旅游城市和热门景区周边,长三角地区集聚现象最明显。民宿多分布在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条件较好,经济腹地广,交通便利的区域。从民宿数量排名看,排名前三的省份为云南、浙江、北京。 民宿竞争格局分散,分化趋势初显。行业尚未出现垄断,但已经开始出现分化趋势。头部玩家占据了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行业平均入住率为35.9%,而行业前20%的民宿入住率高达62%。行业整体平均单房收益在99.8元,而行业前20%的民宿单房收益高达219.2元。 中高端民宿和下沉市场具备行业结构性机会。民宿中低端市场相对饱和,伴随居民消费升级以及住客个性化体验需求提升,行业消费结构正在向中高端倾斜;民宿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量逐步见顶,加上下沉市场房源空置率较高,市场下沉或将成为趋势,未来县级城市、乡村区域是民宿行业机会所在。 风险提示:1)国内旅游客单价增长乏力,旅游业恢复不及预期。2)部分民宿同质化严重,缺乏一定吸引力,关店风险上升。3)民宿客源不稳定易造成经营波动,需关注民宿经营主体现金流状态。4)民宿行业分散性、非标准性易产生消费者权益保障漏洞,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林宇航,杨志威;发布时间:2023年8月30日) 行业研究需求持续疲软,关注产业逻辑——高端装备行业2023年8月报 总结:当前,国内经济环境依旧低迷,需求不足对装备行业带来了持续的负面影响,以工业机器人、成形机床、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产品销售进一步下滑。但与此同时,出口成为重要支撑,叉车、重卡等行业借助海外市场依然实现正增长;此外,产业政策也继续加大对机床、机器人等行业的扶持,未来前景持续向好。当前环境下,一方面,关注政策的发力情况以及各细分子行业的景气拐点;另一方面,对于具备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集中度提升等长期发展逻辑的细分产业和重点企业,当前阶段依然值得重点关注。 行业整体景气跟踪:1-7月,通用设备行业营收、利润累计同比增长2.6%、14.5%,专用设备行业营收、利润累计同比增长1.6%、2.1%,增速均明显放缓;7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4%,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7.1%,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均出现小幅下滑。 细分行业景气跟踪: 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继续下滑。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3.43万台,同比降幅扩大至-13.3%,1-7月累计产量25.6万台,增幅缩减至3.8%。下游市场中,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等新兴市场需求较旺盛,支撑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 机床:切削、成形机床产量同比持续下滑。7月,金属切削机床当月产量4.70万台,同比下降2.1%;金属成形机床当月产量1.1万台,同比下降21.4%。 工程机械:挖掘机内、外销延续下滑态势。7月,挖掘机总销量12606台,同比下降29.7%。其中,国内下滑16.2%,出口下滑22.5%,出口量降幅进一步扩大。 轨交设备:需求维持高增长。7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为371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动车组累计产量为657辆,同比增长148%。 重卡:国内市场放缓,出口市场强劲。7月,重卡销量6.1万辆,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2.4万辆,同比增长继续超50%。 重点产业政策跟踪: 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发布。8月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 北京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8月16日,北京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提升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并发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清单,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支持,最高3000万元。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田溪,邹刚,王猛;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市场低迷,静待复苏——写字楼市场2023年8月报 核心观点:(1)租赁市场:二季度以来,写字楼租赁市场表现整体较为疲软,20个主要城市二季度租金环比平均下跌2.18%,空置率仍维持高位。(2)开发销售市场: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影响,写字楼开发销售市场在经历上半年短暂的复苏之后再度转入整体低迷状态,销售端表现疲软,存量待售面积处于高位,市场存在一定的供过于求风险。(3)产业需求端:宏观经济整体增长动能不足,且服务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恢复缓慢;在供给放量的背景下,写字楼市场短期内仍将继续承压。(4)大宗交易市场:上半年不动产大宗交易恢复正增长,办公类物业成交居首。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谢运博,钱炜武;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车市进入淡季,行业再现“促销潮”——汽车行业2023年8月月报 本月观察:进入8月,多家车企开启新一轮“促销潮”。上汽大众、特斯拉、极氪汽车、零跑汽车、哪吒汽车等车企就旗下部分车型或推出购车优惠方案、或直接下调官方指导价。我们认为,7、8月份国内车市处于传统的淡季,行业总体需求走弱、库存走高,部分车企就部分销量弱的车型降价促销属常规操作。与今年年初车市“价格战”相比,本次参与促销的车企不多,促销车型不广,且多为限时优惠,因此本轮促销对行业的影响有限。虽然本次“促销潮”影响较弱,但我们仍需意识到,竞争加剧是我国车市未来几年的主基调,“让利保量”仍将是部分车企未来竞争策略之一,可以预见未来车企降价促销频次和力度会高于过去,需警惕相关风险。 2023年7月叠加去年高基数及传统淡季影响,汽车市场表现较为平淡,产销量同环比下滑。2023年7月份国内汽车销量为238.7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9.0%;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10.0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7.4%;货车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15.0%,环比增长-19.8%;客车销量为3.9万辆,同比增长30.1%,环比增长-13.6%。1-7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562.6万辆,同比增长7.9%。2023年7月,国内汽车出口量为44.0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7.3%。2023年1-7月,国内汽车出口量为278万辆,同比增长73.8%。 2023年7月新能源汽销量增速继续放缓。2023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8.0 万辆,同比增长31.6%,增速较上月继续放缓,环比增长-3.2%,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2.7%。当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4.6万辆,同比增长31.5%,环比增长-2.7%;当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4万辆,同比增长33.2%,环比增长-13.5%。2023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出现下降。 2023年7月国内公共充电桩总体保有量为221.1万台。2023年7月比上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2万台,截至当月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221.1万台。截止2022年7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算为1698万辆,公共充电桩车桩比为7.68,该值较年初有所增加,公共充电桩建设速度滞后。从区域上来看,广东、江苏、浙江等前十地区充电桩保有量占比为71.3%,2023年7月份浙江、河南、山东充电桩新增幅度较大。从运营商来看,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企业充电桩保有量占比为88.4%。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李腾辉,杨耀先;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人形机器人“肌肉”部件,行星滚柱丝杠前景可期——丝杠行业专题报告 行星滚柱丝杠是一种直线运动执行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涉及材料、工艺、装配等核心技术和工艺,高端产品壁垒较高,目前国产化处于起步阶段。滚珠丝杠技术含量介于滑动丝杠、行星滚柱丝杠之间,与行星滚柱丝杠结构相似,部分生产设备和工艺通用,国产化率相对较高,头部滚珠丝杠厂商具备切入行星滚柱丝杠的可能性。人形机器人中,行星滚柱丝杠将作为关键运动零部件,迎来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国内相关企业也迎来市场扩大和进口替代的发展机遇。 丝杠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传动部件。滚珠丝杠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较常使用的传动元件。行星滚柱丝杠将螺旋运动和行星运动结合,具有高负载、高精度的特征。标准式行星滚柱丝杠应用最为广泛,反向式结构紧凑想象空间最大。 机械性能优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大量使用,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运动能力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对于功耗、灵活性、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相对于液压驱动、齿轮齿条等方案,以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核心的直线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功率密度高等优势,将是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的核心解决方案。随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行星滚柱丝杠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若特斯拉Optimus出货量50万台,行星滚柱丝杠增量市场规模超70亿人民币。 行星滚柱丝杠领域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其中制造工艺是核心壁垒。行星滚柱丝杠领域存在四大技术壁垒,分别为制造工艺壁垒、设备壁垒、设计壁垒、材料壁垒,其中制造工艺壁垒最难突破。螺纹的加工方式有切削、磨削、滚轧成型等。欧洲厂商目前多采用磨削和滚轧成形,国内厂商主要采用切削或非精密磨削。磨削是加工螺纹精度最高的工艺,可达到P1级。降低机床误差、热变形误差以及装配误差是国产厂商的重点努力方向。 滚珠/柱丝杠的行业特征。1)目前滚珠丝杠的下游应用多样,企业多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来确保生产线在不同产品批次之间快速切换,生产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2)针对不同客户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策略。3)高毛利、高研发投入是行业主要财务特征。 欧美品牌主导全球行星滚柱丝杠市场,中国企业起步较晚,市场份额有待提升。国内外行星滚柱丝杠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国内行星滚柱丝杠理论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世界范围内生产厂家主要有Ewellix(瑞典)、Rollvis(瑞士)、GSA(瑞士)、Rexroth(德国)等。我国行星滚柱丝杠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等区域。 业务机会与风险提示。1)行业趋势展望: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机械工业中的精密传动部件,有望随着人形机器人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此同时,市场机会的增多也将加速国内品牌的崛起,在新兴和传统应用领域提高国产化率。2)业务机会:国内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产品应用场景扩大,总体市场规模增长,以及国产替代的发展机遇,关注相关企业股权投资和债权等相关业务机会。3)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潘俊宇,邹刚;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23Q2全球龙头业绩分化,存储厂商亏损严重——半导体行业2023年8月报 半导体需求端: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及国内半导体销售额环比上涨四个月,行业弱复苏迹象逻辑增强。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2023年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4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7.3%,环比上升1.7%;2023年6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22.8亿美元,同比下降24.4%,环比上升3.2%。 半导体价格端:2023年7月,存储颗粒现货价格依旧下跌。根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7月DRAM颗粒DDR4 8G (1G*8) eTT、DDR3 4Gb 512Mx8 1600MHz,NAND颗粒64Gb 8Gx8 MLC、32Gb 4Gx8 MLC现货价格分别变化-8.36%、-5.07%、0.00%、-0.53%,整体呈现价格继续微幅下调的趋势。 中国台湾半导体月度数据跟踪:2023年7月,中国台湾主要的半导体企业中,除化合物赛道以外,其余领域整体继续承压。根据Wind数据,7月中国台湾主要的封测厂商营收环比边际增强,存储厂商营收同比跌幅收敛,IC设计厂商方面回暖略微乏力。 全球半导体龙头2023Q2业绩概览:整体业绩分化,存储厂商亏损严重。根据公司季度财报,2023Q2全球主要的晶圆代工厂商营收及净利润同比下滑,存储厂商亏损严重,半导体设备厂商喜忧参半,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营收、净利润同比承压,GPU芯片龙头英伟达总营收、数据中心营收均创单季历史新高。其中,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表示虽然AI带来部分红利,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影响,预计2023年整年营收同比下降10%;存储芯片龙头美光表示由于2023年存储需求预期下调,预计公司2023年晶圆开工率进一步减少至30%,同时预计FY2023Q4 DRAM、NAND价格继续环比下跌,整体呈底部微调的趋势;半导体设备龙头阿斯麦表示2023年DUV、EUV光刻机营收增长率预计分别达到50%、25%左右,根据下游需求,主要出货设备以DUV光刻机为主;德州仪器表示除汽车类业务,其他业务需求依旧疲软,但是公司仍然以长远需求考虑,预计将继续提升2023Q3产品库存;英伟达表示数据中心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从而直接拉动总营收数据,主要由于云服务商、大型消费互联网公司对HGX平台的云需求、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推动。 台积电2023Q2业绩分析: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承压,HPC为营收主要贡献来源,数字消费电子增速显著,2023Q3预计营收环比增长10%。根据其公司季度财报,2023Q2营收为4808亿新台币,同比-10%,环比-5%;归母净利润为1818亿新台币,同比-23%,环比-12%。折合12寸晶圆出货量291.6万片,同比-23.2%,环比-9.6%。从制程看,5/7/16/28nm及其他制程营收占比分别为30%、23%、11%、11%、25%,环比分别变化-1%、+3%、-2%、-1%、+1%,各制程份额较为稳定。从产品看,HPC、汽车、智能手机、IoT、数字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别为44%、8%、33%、8%、3%,环比分别变化-5%、+3%、-9%、-11%、+25%,HPC为最大收入来源,数字消费电子环比增长明显。根据公司发布的2023Q3业绩指引:营收指引为5144-5390亿新台币,毛利率指引为51.5%-53.5%。 风险提示:(1)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风险;(2)国产化不及预期风险;(3)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崔雅菡,吴吉森;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国内AI大模型应用时代加速到来——计算机行业2023年8月报 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加快增长,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5517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6170亿元,同比增长10.4%。 分领域来看,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速最快。(1)信息技术服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6687亿元,同比增长15.3%,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6.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5515亿元,同比增长16.5%,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集成电路设计收入1349亿元,同比增长3.7%;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6.1%。(2)软件产品:2023年上半年,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295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3.5%。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12.8%。(3)信息安全:2023年上半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0.8%。(4)嵌入式系统软件:2023年上半年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4667亿元,同比增长14%。 百度“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2023年8月31日,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百度还将开放一批经过全新重构的AI原生应用,让用户充分体验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吴吉森;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行业研究国产新机发布,提振半导体国产化信心——电子行业2023年8月报 2023年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0.9%。2023年8月11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3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中显示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14.9万部,同比下降20.9%。其中5G手机1732.2万部,同比下降24.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2%。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跃聪;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如需查阅研报完整版内容, 请下载兴业研究APP
一周一览,一篇尽晓,轻松回顾本周精彩观点!宏观市场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工业品价格环比普涨 政策聚焦 货币政策 2023/8/2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8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 (作者:宋彦辰,胡晓莉;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宏观市场经典重温 | 治标更固本——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答记者问点评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等相关安排。本次相关措施是对证监会8月18日就活跃资本市场答记者问的相关举措的具体落实。特此重温,以飨读者。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陈敬,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宏观市场利润持续修复——评2023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从整体来看,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修复。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降幅较前值收窄1.6个百分点,降幅连续五个月收窄,呈现稳定修复态势。在量、价、利润率方面,价升量跌,利润率小幅下降,但价格回升带动盈利修复。 从行业结构来看,在利润当月占比方面,采矿业、公用事业、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均有上升,而高技术制造业、基础工业(以钢铁、有色、化工等为代表)利润占比有所下降。在利润当月同比方面,基础工业受供求关系改善等因素推动,利润降幅显著收窄;公用事业受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持续发力的拉动,利润继续高增;装备制造业利润降幅有所扩大,但电气机械利润维持高增长。 从库存来看,库存去化延续。工业企业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产成品周转天数录得20.3天,处于近年高位。在主要行业中,烟草、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的库存增速分位数较高,均处于50%历史分位数以上;化工、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黑金冶炼加工、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处于10%历史分位数以下。库存分位数较低且营收分位数较高的行业有:黑金采选业、黑金冶炼加工业、有色冶炼加工业、化工业。 (作者:胡晓莉,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宏观市场流动性分层为何加剧? 2022年以来,R001-DR001的利差出现了趋势性上升,似乎显示银行间流动性分层较此前明显加剧。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 这可能和两类机构在流动性分层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转变有关: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和农商行已经由资金中介方转变为资金净融入方,合计净融入规模最高达到7000亿元以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从银行理财来看,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经历了由现金管理类过渡到固定收益类的过程,并且市值法的短期开放型固收理财的占比提升;与之对应,银行理财的交易行为特点,已经从“类货币基金”,走向了“类债券基金”。在资金利率下行时期,短期开放固收理财规模增长、加杠杆需求上升;理财的债券交易行为也开始和债券基金一致,在利率上行时卖出债券、利率下行时买入债券。 从农商行来看,农商行转为净融入方,背后对应着贷款增长偏弱时期,农商行的资产配置向债券投资倾斜。不同于股份制银行,农商行的债券交易行为和利率走势相关性相对较弱,和存款增长的节奏高度一致。这说明其债券交易逻辑主要基于存款资金的被动配置,配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贷款投放之后的剩余资金。不同于基金和理财产品,农商行的杠杆需求和配债时点存在错位,反映了其刚性负债需求。农商行的债券投资以持有至到期为主,与之匹配的负债端资金要求也较为刚性,在存款增长的低谷期,需要通过回购融入来维持较为稳定的负债端规模。 (作者:何帆,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宏观市场恰如所料 | 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点评LPR非对称调整 8月20日,我们在《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点评LPR非对称调整》中提到,本次5年期LPR利率保持不变可能是由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即将下调,并且降低首付比例政策也可能落地,两项政策形成合力提振房地产市场。此外,为了保持净息差的稳定,我们提到存款利率可能下调,并且下调幅度可能大于贷款利率。8月31日,根据证券时报报道,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将于9月1日起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同时,央行、金管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以及《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现重温报告,以飨读者。 (作者:张励涵,何帆,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八省煤耗降至5年同期低位 政策聚焦 货币政策 2023/8/31,央行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的贷款只能用于偿还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纳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作者:胡晓莉,郭于玮;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宏观市场利好刚改需求——点评房地产信贷政策优化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 存量房贷利率方面,首套房存量贷款可获得下调,且调整后在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在此情景下,三类按揭贷款人或可受益于利率下降:一是历史上部分城市因为按揭额度供不应求,实际贷款利率高于所在城市首套房利率下限的购房者;二是向LPR转换过程中选择固定利率的购房者,假设其至少能够享受到近年来LPR下降的利好,则每年节约的利息成本约为18亿;三是原本以非首套房贷利率贷款,但目前已符合首套房要求的贷款者,若目前认房认贷城市取消认房认贷,或为第三类购房者每年降低175.6亿元的利息支出。 差别化住房信贷方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统一为不低于20%和30%,对限购城市而言,两个比例降幅均为10%,但当地政府依然可以自主决定首付比例下限。部分城市已经在2022年下调首付比例。重庆与贵阳的经验显示,下调首付比例对商品房销售的提振较为有限,对于二手房价格的影响因城而异。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20个基点,较之前下调40bp。 (作者:张励涵,程子龙,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宏观市场供需改善,量价回升——评2023年8月PMI数据 受益于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落地,8月制造业PMI和建筑业PMI均较前月改善,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其中,制造业呈现供需改善、量价回升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新订单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且新出口订单为6个月以来首次回升,外需改善迹象初显;第二,由于需求改善、台风和洪涝影响减轻,生产改善幅度超季节性,且生产改善面较广;第三,企业采购意愿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双双回升;第四,价格改善信号明显,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双双回升至荣枯线以上。 服务业PMI在暑期出行旺季不升反降。虽然运输、住宿餐饮等景气度较高,但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有待提升。 (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固定收益核心城市落户、住房政策大幅优化——地产债8月月报 本月观点:三部门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工具供城市自主使用,目前二线城市住房支持政策持续优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全面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政策优化仍有空间,“一城一策”渐进式政策优化对楼市的带动作用尚有限,需要关注楼市持续下行、负面舆情冲击房企融资的背景下,房企信用风险存在扩围可能。 楼市销售持续下行,仅少数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仍有韧性。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累计同比下滑1.5%,增速较1-6月下降2.6个百分点;楼市高频成交数据显示,8月以来(截至8月2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6.8%,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分别为疫情前水平的79%、55%和39%。分城市来看,仅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厦门等少数二线城市楼市、地市压力可控。 房企融资整体承压,除民营房企外,部分国有房企销售也现疲态,信用风险的改善不仅需要融资支持政策,也需要销售有实质好转。从销售端来看,已出险房企销售全面下滑,未出险房企销售分化,其中,多数民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下滑,个别国企销售金额也显疲态。从融资端来看,1-7月,房企开发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下降11.2%,各分项来源均同比下滑。7月,国有、民营房企债券净融资分别为193.5、-140.4亿元,受部分主体债务展期影响,民企地产债信用利差明显上行。整体来看,房企信用风险改善需要销售、融资均有实质好转,目前企业现金流压力仍较大。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钱士如,刘晗,陈姝婷,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固定收益MLF二次降息后资本工具市场如何走——金融债及资本工具观察 8月15日央行MLF再次降息,以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为代表的资本工具收益率小幅下行。截止8月21日,3年期AAA-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收益率分别为2.79%,2.94%,较8月15日降息当日下行7BP、8BP;而较年初分别下行62BP、85BP。目前二永估值处于去年3季度的水平,过去2年分位数分别为14%和15%,水平均偏低。未来走势如何?本文将对此予以分析探讨。 供给方面:今年以来,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规模整体偏慢。6月MLF首次降息对资本工具发行上量推动力度一般。而从2季度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连续两个季度下行,其中国有大行下行幅度更大。结合降息推动和资本补充的刚性,预计未来几个月的资本工具发行将明显加快,未来供给压力将逐步显现。 需求方面:6月MLF降息以来,银行持续卖出止盈,规模达到2036亿,而基金(+1160亿)、保险(671亿)、理财(+230亿)整体维持买入,其中理财相比基金,买入规模更小,风格更为谨慎。资本工具供需可能失衡并推升资本工具收益率。 比价方面,整体看,降息后二级资本债与中票、商金债位于过去3年均值附近,无明显优势。 综合考虑供给、需求、资产比价等各方面因素,资本工具在二次降息后定价水平保护程度进一步弱化。一方面,未来供给放大近在眼前;另一方面,配置与交易力量难以持续扩张。而对于未来表内资本权重的显著提升(二级资本债),现有溢价水平相对不足。考虑到未来还有可能降准,惯性推动下,资本工具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行,但该类资产波动水平明显较高,流动性相对不足,下行空间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需要防范的是收益率中期可能止跌回升。 (作者:郭益忻,顾怀宇,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28日) 固定收益经典重温 | 股债跷跷板受哪些因素影响?——利率市场观察 此前,我们在2023年8月3日发布的报告《股债跷跷板受哪些因素影响?——利率市场观察》中提到,“展望本轮翘翘板效应,当前流动性水平并未大幅度变化,且经济见底概率较大,股债跷跷板效应大方向会逐渐增强”。2023年8月27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8月28日、29日连续两日股债日内走势呈现明显跷跷板效应,且8月至今股债日度负相关性达到95%以上,符合判断,特此重温,以飨读者。 (作者:郭再冉,顾怀宇,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金融行业住建部等发布《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监管政策周报 本周发文:1、住建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2、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及两件配套指南;3、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4、商务部、发改委、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5、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标委发布《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信息披露》等4项金融国家标准。 监管动态: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三次专题学习;3、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4、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5、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H股30周年志庆活动上致辞;6、深交所就《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有关事项答投资者问;7、证监会:提高重组市场效率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财务资料有效期拟从“6+1”改成“6+3”;8、上海市网信办指导多家网络金融理财服务类APP运营企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工作;9、银保业务将严格执行“报行合一”;10、银行“货币零钱组合”流动性风险引监管关注。 监管处罚:1、银保监局、银保监分局公布131起行政处罚案件;2、上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3、深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吕爽,陈昊;发布时间:2023年8月28日) 金融行业全链条完善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服务监管——评《关于规范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3年8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规范货币经纪公司数据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金发〔2023〕6号,以下简称“《规范通知》”),对货币经纪公司进行数据处理、向市场提供数据服务等行为作出规范。《通知》的出台明确了货币经纪公司可以提供金融市场各类交易数据的边界,不仅为债券市场数据服务和交易报价相关模式行稳致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各类金融数据信息的交易、流通的监管和要求进行了探索。 《通知》明确货币经纪公司可提供数据的机构范围包括金融基础设施、估值类机构、金融信息服务商三大类别。其中金融信息服务商名单基本与此前在网信办备案获得金融信息服务牌照的机构一致。结合当前我国正逐步完善数据监管框架的情况,未来涉及金融数据相关业务的机构或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甚至从事特定金融数据业务的机构还可能需要满足相应的持牌经营要求。 《通知》对货币经纪公司获取、储存和提供数据信息的全链条各个流程进行了规范。《通知》明确,作为收集交易数据并加工整理且以此为盈利模式的机构,货币经纪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数据治理义务。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任图南,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金融行业经典重温 | 技术进步还是动荡推手:如何监管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 2023年9月1日,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监管文件,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建立起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和相应的监管安排。 证监会在新闻稿中指出:“从境内外经验看,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 早在2020年4月13日,我们就曾发布《技术进步还是动荡推手:如何监管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报告,研究了境外市场程序化交易对市场的潜在影响,以及部分经济体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措施。特此重温,以飨读者。 (作者: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外汇商品谨慎的鹰派——评Jackson Hole鲍威尔演讲 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央行峰会上发表题为“通胀:进展和前路(Inflation: Progress and the Path Ahead)”的演讲。演讲总体延续了“higher for longer”的基调。 演讲重点内容:(1)经济趋势以上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都会加大通胀风险,使得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2)不确定和风险主要在于:无法确定中性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本轮供需错配存在特殊性。结论是接下来的会议将根据数据评估进展,谨慎决定是否进一步加息或是维持政策利率等待进一步数据。 鲍威尔演讲后市场年内加息预期有所上升,对于11月再次加息25bp的概率超过50%。中期而言,市场依然对于明年美联储降息寄予厚望。但考虑到美国经济触底企稳、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等因素,2024年美联储很可能不会如市场预期连续降息。 展望后市,由于加息预期上修、衰退预期下降,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短线仍会维持较强势的表现,这将对黄金构成抑制。离岸人民币市场已经释放强烈的稳预期信号,预计美元兑人民币短线突破前高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外汇商品黄金1850-1890强支撑——贵金属周报2023年第32期 市场表现 贵金属市场表现 (作者:王之凡,付晓芸;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外汇商品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掉期点反弹——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3年(第25期) 全球宏观: 尽管美国部分关键经济数据表现欠佳,但基本面仍较非美更优,同时联储主席鲍威尔坚守鹰派立场,美元指数上行、欧元兑美元走低,符合我们的预期。亚洲新兴市场货币表现出较强韧性,普遍相对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港币等主要货币小幅走强。境外掉期反弹而境内震荡。 G7汇率: 澳大利亚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工厂的劳资纠纷有望得到解决,叠加欧元区经济意外指数较美国仍在扩张,欧元兑美元短线下行压力料减轻。下周重点关注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7月PCE物价指数、第二季度实际GDP修正值,以及欧元区8月通胀初值等。 人民币汇率: 逆周期工具再度加码,通过离岸掉期市场调节人民币流动性,在港发行增量人民币央票等措施进一步稳定汇率预期,美元兑人民币短期内有望延续高位震荡。后续关注国内股汇联动、美联储加息预期变动(套保策略见正文)。 (作者:余律,张亚澜,张梦;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外汇商品黄金持仓分化度明显回落——2023年9月贵金属走势前瞻 2023年8月,金价延续回落态势。8月美国经济数据多数好于预期,而同期中国和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相对平淡,叠加美联储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提高,多因素叠加下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携手上行,施压金价。 当前市场对11月加息预期定价程度尚不充分,同时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出韧性,加息预期定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叠加美联储发债量维持高位有望在短线继续支撑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不过伴随5月以来金价调整,全球央行重新开始增持黄金给予金价下方支撑。当前黄金相对于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均有一定程度高估,金价仍需震荡筑底。 金银比或维持震荡。黄金境内外价差高位震荡,白银境内外价差或重新走扩。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峻滔,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油价已修复低估——2023年9月油价走势前瞻 2023年8月,Brent油价最高触及88.1美元/桶,符合我们上次月报中提及的油价大概率修复至87美元/桶价位、再向上则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判断。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走强,全球风险偏好逆转,海内外股市共同下行,原油市场乐观情绪在8月逐渐开始扭转。虽然8月3日沙特自愿延长减产,带动油价再度走高。不过在原油已经开始交易淡季合约,并且已经修复低估的背景下,油价短暂冲高后筑顶回落。 总体来看,7、8月油价快速上行后,随着秋季检修高峰临近,油价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不过需求韧性限制油价下限。未来油价的继续回升需要8月过后库存继续下降,或美元指数再度走弱,亦或工业产出显著回升相配合,但短期均存在一定难度。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逆周期工具构筑短期顶部——2023年9月人民币走势前瞻及衍生品策略 市场回顾: 2023年8月,美国亮眼经济数据和鲍威尔鹰派发言提振美元利率汇率,美联储加息预期上修。预期指引叠加离岸流动性调节,美元兑人民币挑战前高后转为震荡。离岸人民币掉期点显著反弹,价差走阔。 后市展望: 即期汇率:逆周期工具构筑美元兑人民币短期顶部,但中期基本面与利差压力尚未扭转。衍生品:市场因素下中美利差倒挂仍有加深空间,但短期内离岸掉期市场调节有望牵动境内掉期点数反弹。 策略推荐: 具体避险策略及点位详见正文。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梦,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财政纷争有望减轻供给冲击——美国国债月报2023年第九期 8月美债收益率强势上行,月末回落,曲线结构一度明显陡峭化,月中10Y收益率突破4.3%创下次贷危机后新高,2Y收益率在重返5%后承压。美国经济韧性和美联储鹰派立场是推升收益率主因。 本期专栏:政府停摆风险重现。6月的财政法案只解决了政府融资和支出总额问题。今年10月1日将进入2024财年,在此之前各政府部门依然需要美国国会通过12项具体的“支出法案”才能获得资金。众议院希望在支出法案中削减政府开支,与参议院和白宫存在分歧,带来政府停摆风险。在“持续决议”或政府关门的情况下,美债发行量往往下降,将减轻近期的供给冲击压力。 一级市场方面,中短期需求较强,长端需求偏弱。二级市场方面,多头力量略有回升。 展望后市,距离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尚有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观察窗口期,市场大概率不会立即对再次加息充分定价。如果美国国会采取“持续决议”或出现政府关门,美债发行量有望下降,或刺激美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调。主要期限利差保持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外汇商品美元指数上行暂放缓——2023年9月G7汇率前瞻 美元指数:市场加息预期逐渐向美联储点阵图靠拢,但难以立刻对11月加息充分定价,同时伴随美国基本面超预期程度转弱,预计美元指数可能出现一定回调。 欧元:欧元兑美元相对利差锚偏离度已自90分位数上方回落,但继续显著下行需要等待新驱动。短期内,欧元区相对美国经济意外指数重获优势、澳大利亚LNG供给风险可控、欧央行加息预期潜在上修使欧元兑美元保持韧性。 英镑:通胀粘性有望减轻,同时衰退风险再度增加,央行利率预期回归中性,英镑汇率缺乏上行动能。拥挤度暗示英镑兑美元正在构筑本轮周期顶部。在英国相对欧元区的经济韧性弱周期内,欧元兑英镑或存在反弹空间。 日本:7月日本央行上调购债利率上限,既未续写日元趋势性升值行情,也未造成套息交易大规模反转。市场因素和外汇干预角力之下,美元兑日元短期将震荡于142-152区间,未来朝向哪个方向突破取决于美日货币政策谁更超预期鹰派。 (作者:余律,张梦,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外汇商品欧元兑英镑影响因子探究 2016年英国脱欧使欧洲金融资产定价范式发生改变,自此欧元兑英镑转为高位窄幅震荡、季节性规律得到强化。本文将探索其主要影响因子。 我们发现,欧英相对基本面是影响双边汇率的本质因素。欧元兑英镑和通胀差也存在较高相关性。德英利差能解释欧元兑英镑的大多数变动,且短端效果要好于长端。实际和名义利差主导时段不同。英国脱欧不确定性、欧元区分化程度对相应币种产生负面影响。能源危机对欧元的负向干扰较英镑更大。欧英股债市资金累计净流入之差和欧元兑英镑存在负相关。美元指数与欧元兑英镑反向波动。 中期内,英国库存增速优势、央行偏鹰立场、强势美元料使英镑表现好于欧元。短期而言,欧元区经济意外指数回升为欧元兑英镑提供支撑。关注意德利差走阔可能、年内西班牙组阁和荷兰大选结果、类似澳大利亚LNG供给风险事件,以及欧元区债市资金流。CFTC资管、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数据可为欧元兑英镑交易拥挤度提供一定参考。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余律,郭嘉沂;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FICC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所增强——宏观FICC月度观点 市场回顾 (作者:郭嘉沂,郭于玮,顾怀宇,鲁政委;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行业研究我国生物药产业链及代表企业——生物药行业专题报告 生物药介绍:生物药主要是指运用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品。生物药具有疗效良好、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热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代谢、免疫等慢性重大疾病的诊疗。生物药主要分为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CGT)等。 生物药产业链情况:生物药产业链上游提供生物技术服务及生物原材料的生产,中游为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制造,下游为各类医院、健康管理机构以及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终端为疾病患者。 生命科学上游行业受益于下游需求扩容,加速国产替代。生物药上游行业又称生命科学服务行业,主要提供生物技术服务及生物原材料的生产,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等特点。欧美国家布局较早,已形成较显著的先发优势,我国生物药上游行业受益于需求扩容,保持快速发展,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上游领先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较好。 生物药是全球制药行业主导发展方向,我国生物药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物药行业中游为生物药的研发及生产,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我国已培育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领先生物药企业。我国疫苗市场规模已超千亿,7大所占据半壁江山。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400亿元,行业竞争格局好,且有集中的趋势。重组蛋白领域市场规模约800亿元,主要产品为胰岛素类产品和重组细胞因子。我国抗体药物具有近千亿的市场规模,且仍在高速增长。细胞和基因治疗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我国目前的市场规模尚小,约15亿元,但增速较快。 生物药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生物药产业长期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十四五”时期,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持续加大对生物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生物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行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药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不过部分代表企业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我国生物药企业已达80家,主营业务涵盖了生物药行业的各细分领域。我国的生物药上市企业的研发支出较高,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高于化药和中药,但部分生物药领先企业主要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盈利。 部分重点地区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态势。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医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大湾区为核心,成渝、长江中游、东北地区辐射发展的产业集聚态势。园区定位准确化、提升产业聚集度、提升创新能力、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是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主要发展趋势。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方亮,屈昳;发布时间:2023年8月27日) 行业研究文旅部公布恢复出境团队旅游第三批国家和地区名单——文旅社服行业2023年8月报 行业运行:1)景区:8月10日,文旅部公布恢复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业务的第三批国家和地区名单,此次放开数量大于前两批之和,其中包括了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热门旅游目的国。2)免税:2023年1月至7月,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金额289.3亿元,免税购物人数419.9万人次,免税购物件数3403万件。3)餐饮:2023年7月,全国餐饮收入4277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10.9%。4)酒店:6月,大陆酒店OCC/ADR/RevPAR分别为64%/455元/292元,同比分别+12pct/+21%/+49%,同比2019年为-1pct/+0.1%/-2%,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行业动态:1)国家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主要涉及6方面的内容,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和优化消费环境。2)7月社零数据公布:7月份,我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步恢复态势,全国社零总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同期增长7.2%。3)《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发布:2023年上半年的全国餐饮收入超过2.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4%,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的增幅。同时,全国餐饮收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回升至10.7%。 公司新闻:1)金陵饭店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34.70%;利润总额8,298.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51.63万元,同比增长191.50%;归母净利润3,118.1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11.39万元,同比增长916.61%。2)百胜中国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百胜中国总收入为55.7亿美元,同比增加16%(或增加24%,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经营利润为6.73亿美元,同比增加147%(或增加164%,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净利润为4.86亿美元,同比增加166%;每股摊薄盈利为1.15美元,同比增加167%。3)海底捞发布正面盈利预告:2023H1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188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23.7%,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200百万元,利润增加主要由于翻台率提升,内部管理及营运改善,餐厅经营效率提升。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林宇航,杨志威;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行业研究猪价触底反弹,产能去化放缓——生猪行业2023年8月报 月度观点:2023年7月生猪价格触底反弹,标肥价差扩大带动市场压栏情绪,二次育肥部分入场,月末猪价快速反弹至成本线附近。供给端,受行情回暖影响,能繁母猪去化暂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当前处于年内供应低点,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导致短期供给趋紧,但中长期来看产能仍总体过剩。需求端,高温制约终端消费,屠宰量环比下降,需求端表现疲弱。整体来看,短期供给边际变化支撑价格反弹,8月供给需求预计均小幅增长,猪价或保持在成本线附近。 产业关注:2023年7月牧原股份等8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合计1118.27万头,同比增长36.18%。 近期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饲料企业连续上调产品价格。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汪亚安;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行业研究短期复苏,长期景气——进口冻品行业专题报告 中国冻品正关进口约4000亿元规模。据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冷冻食品总金额约为4000亿元,其中肉类进口金额达212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水产品进口总额为13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6%。 进口冻品行业发展受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长、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驱动。随着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优化,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和牛肉受到消费者更多青睐,消费量快速增长,2023年以来需求迅速恢复增长。 目前进口冻品行业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是直接贸易模式,例如上海水产集团、北京水产集团等资金雄厚的央国企,或拥有供应商资源和充足资金的部分民企会经营进口水产品直营贸易业务,与海外供应商进行直接买卖;二是代理贸易模式,贸易商通过央国企或代理采购公司嫁接海外供应商,典型的国企资金方有中农批、首农等。其中代理贸易模式是冻品业务的主流形式。 在具体代理贸易运作模式上,央国企主要提供代理采购、供应链资金等服务,连接货代企业、冷库物流、贸易商几个主体,货代企业提供进口清关服务,冷库提供储存和监管。贸易商主要赚取进口冻肉的行情价差,盈利波动性大。对于贸易商的供应链金融,行业普遍采取30%保证金的控货模式,账期在90-120天。 进口冻品产业链上,上游肉类、水产品供应商由于准入门槛较高,加之产能比较集中,通常以JBS等大型企业作为价格风向标;中游货代企业的竞争逐渐从价格、关系转向服务和效率,越来越多传统货代企业选择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整合供应链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进口贸易商最早依赖信息差赚钱,但随着正关化、海关流程简化、市场信息逐渐透明,加之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局,行业开始变的拥挤,其利润空间也被挤压,盈利难度提升,目前进口商的平均毛利率只有约2%-3%,需要依靠体量和行情盈利。 银企合作方式上,对于头部货代、进口商等核心企业,我们认为可以有企业授信、项目融资、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对于海量贸易商,建议参与头部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做普惠金融等服务。 进口冻品贸易除了外贸常见的信用和履约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短损风险、延期交货风险等,还有政策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需要关注进口政策波动,以及账期设置。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杨志威,翁晖;发布时间:2023年8月30日) 行业研究结构上移,市场下沉,民宿进入调整期——住宿业系列专题 民宿非标准化特点显著。相较于酒店,民宿上游房源大部分是闲置自住房,相对分散,区域性特色明显,并非地产公司或酒店集团的成熟物业;民宿几乎所有客户都是游客,而酒店客源商务出行占比接近一半;民宿预订除60%通过网络渠道外,其余主要依靠当地旅游业的散客导入,大型酒店集团基本已实现自建线上会员体系以及OTA流量导入。 我国民宿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2015至2019年,共享住宿市场规模由53亿元增长至2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5%,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后,2019年后进入调整期,叠加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规模回落至152亿元。 全国性的民宿政策以规范、引导和扶持为主,地方性的民宿政策着重以区域特色促进产业融合。202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鼓励各地区适当放宽旅游民宿市场准入,推进实施旅游民宿行业标准,激发了民宿的行业发展活力。 我国民宿主要分布在大型旅游城市和热门景区周边,长三角地区集聚现象最明显。民宿多分布在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条件较好,经济腹地广,交通便利的区域。从民宿数量排名看,排名前三的省份为云南、浙江、北京。 民宿竞争格局分散,分化趋势初显。行业尚未出现垄断,但已经开始出现分化趋势。头部玩家占据了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行业平均入住率为35.9%,而行业前20%的民宿入住率高达62%。行业整体平均单房收益在99.8元,而行业前20%的民宿单房收益高达219.2元。 中高端民宿和下沉市场具备行业结构性机会。民宿中低端市场相对饱和,伴随居民消费升级以及住客个性化体验需求提升,行业消费结构正在向中高端倾斜;民宿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量逐步见顶,加上下沉市场房源空置率较高,市场下沉或将成为趋势,未来县级城市、乡村区域是民宿行业机会所在。 风险提示:1)国内旅游客单价增长乏力,旅游业恢复不及预期。2)部分民宿同质化严重,缺乏一定吸引力,关店风险上升。3)民宿客源不稳定易造成经营波动,需关注民宿经营主体现金流状态。4)民宿行业分散性、非标准性易产生消费者权益保障漏洞,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林宇航,杨志威;发布时间:2023年8月30日) 行业研究需求持续疲软,关注产业逻辑——高端装备行业2023年8月报 总结:当前,国内经济环境依旧低迷,需求不足对装备行业带来了持续的负面影响,以工业机器人、成形机床、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产品销售进一步下滑。但与此同时,出口成为重要支撑,叉车、重卡等行业借助海外市场依然实现正增长;此外,产业政策也继续加大对机床、机器人等行业的扶持,未来前景持续向好。当前环境下,一方面,关注政策的发力情况以及各细分子行业的景气拐点;另一方面,对于具备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集中度提升等长期发展逻辑的细分产业和重点企业,当前阶段依然值得重点关注。 行业整体景气跟踪:1-7月,通用设备行业营收、利润累计同比增长2.6%、14.5%,专用设备行业营收、利润累计同比增长1.6%、2.1%,增速均明显放缓;7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4%,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7.1%,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均出现小幅下滑。 细分行业景气跟踪: 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继续下滑。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3.43万台,同比降幅扩大至-13.3%,1-7月累计产量25.6万台,增幅缩减至3.8%。下游市场中,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等新兴市场需求较旺盛,支撑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 机床:切削、成形机床产量同比持续下滑。7月,金属切削机床当月产量4.70万台,同比下降2.1%;金属成形机床当月产量1.1万台,同比下降21.4%。 工程机械:挖掘机内、外销延续下滑态势。7月,挖掘机总销量12606台,同比下降29.7%。其中,国内下滑16.2%,出口下滑22.5%,出口量降幅进一步扩大。 轨交设备:需求维持高增长。7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为371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动车组累计产量为657辆,同比增长148%。 重卡:国内市场放缓,出口市场强劲。7月,重卡销量6.1万辆,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2.4万辆,同比增长继续超50%。 重点产业政策跟踪: 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发布。8月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 北京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8月16日,北京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提升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并发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清单,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支持,最高3000万元。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田溪,邹刚,王猛;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市场低迷,静待复苏——写字楼市场2023年8月报 核心观点:(1)租赁市场:二季度以来,写字楼租赁市场表现整体较为疲软,20个主要城市二季度租金环比平均下跌2.18%,空置率仍维持高位。(2)开发销售市场: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影响,写字楼开发销售市场在经历上半年短暂的复苏之后再度转入整体低迷状态,销售端表现疲软,存量待售面积处于高位,市场存在一定的供过于求风险。(3)产业需求端:宏观经济整体增长动能不足,且服务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恢复缓慢;在供给放量的背景下,写字楼市场短期内仍将继续承压。(4)大宗交易市场:上半年不动产大宗交易恢复正增长,办公类物业成交居首。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谢运博,钱炜武;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车市进入淡季,行业再现“促销潮”——汽车行业2023年8月月报 本月观察:进入8月,多家车企开启新一轮“促销潮”。上汽大众、特斯拉、极氪汽车、零跑汽车、哪吒汽车等车企就旗下部分车型或推出购车优惠方案、或直接下调官方指导价。我们认为,7、8月份国内车市处于传统的淡季,行业总体需求走弱、库存走高,部分车企就部分销量弱的车型降价促销属常规操作。与今年年初车市“价格战”相比,本次参与促销的车企不多,促销车型不广,且多为限时优惠,因此本轮促销对行业的影响有限。虽然本次“促销潮”影响较弱,但我们仍需意识到,竞争加剧是我国车市未来几年的主基调,“让利保量”仍将是部分车企未来竞争策略之一,可以预见未来车企降价促销频次和力度会高于过去,需警惕相关风险。 2023年7月叠加去年高基数及传统淡季影响,汽车市场表现较为平淡,产销量同环比下滑。2023年7月份国内汽车销量为238.7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9.0%;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10.0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7.4%;货车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15.0%,环比增长-19.8%;客车销量为3.9万辆,同比增长30.1%,环比增长-13.6%。1-7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562.6万辆,同比增长7.9%。2023年7月,国内汽车出口量为44.0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7.3%。2023年1-7月,国内汽车出口量为278万辆,同比增长73.8%。 2023年7月新能源汽销量增速继续放缓。2023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8.0 万辆,同比增长31.6%,增速较上月继续放缓,环比增长-3.2%,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2.7%。当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4.6万辆,同比增长31.5%,环比增长-2.7%;当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4万辆,同比增长33.2%,环比增长-13.5%。2023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出现下降。 2023年7月国内公共充电桩总体保有量为221.1万台。2023年7月比上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2万台,截至当月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221.1万台。截止2022年7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算为1698万辆,公共充电桩车桩比为7.68,该值较年初有所增加,公共充电桩建设速度滞后。从区域上来看,广东、江苏、浙江等前十地区充电桩保有量占比为71.3%,2023年7月份浙江、河南、山东充电桩新增幅度较大。从运营商来看,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企业充电桩保有量占比为88.4%。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李腾辉,杨耀先;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人形机器人“肌肉”部件,行星滚柱丝杠前景可期——丝杠行业专题报告 行星滚柱丝杠是一种直线运动执行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涉及材料、工艺、装配等核心技术和工艺,高端产品壁垒较高,目前国产化处于起步阶段。滚珠丝杠技术含量介于滑动丝杠、行星滚柱丝杠之间,与行星滚柱丝杠结构相似,部分生产设备和工艺通用,国产化率相对较高,头部滚珠丝杠厂商具备切入行星滚柱丝杠的可能性。人形机器人中,行星滚柱丝杠将作为关键运动零部件,迎来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国内相关企业也迎来市场扩大和进口替代的发展机遇。 丝杠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传动部件。滚珠丝杠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较常使用的传动元件。行星滚柱丝杠将螺旋运动和行星运动结合,具有高负载、高精度的特征。标准式行星滚柱丝杠应用最为广泛,反向式结构紧凑想象空间最大。 机械性能优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大量使用,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运动能力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对于功耗、灵活性、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相对于液压驱动、齿轮齿条等方案,以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核心的直线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功率密度高等优势,将是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的核心解决方案。随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行星滚柱丝杠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若特斯拉Optimus出货量50万台,行星滚柱丝杠增量市场规模超70亿人民币。 行星滚柱丝杠领域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其中制造工艺是核心壁垒。行星滚柱丝杠领域存在四大技术壁垒,分别为制造工艺壁垒、设备壁垒、设计壁垒、材料壁垒,其中制造工艺壁垒最难突破。螺纹的加工方式有切削、磨削、滚轧成型等。欧洲厂商目前多采用磨削和滚轧成形,国内厂商主要采用切削或非精密磨削。磨削是加工螺纹精度最高的工艺,可达到P1级。降低机床误差、热变形误差以及装配误差是国产厂商的重点努力方向。 滚珠/柱丝杠的行业特征。1)目前滚珠丝杠的下游应用多样,企业多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来确保生产线在不同产品批次之间快速切换,生产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2)针对不同客户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策略。3)高毛利、高研发投入是行业主要财务特征。 欧美品牌主导全球行星滚柱丝杠市场,中国企业起步较晚,市场份额有待提升。国内外行星滚柱丝杠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国内行星滚柱丝杠理论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世界范围内生产厂家主要有Ewellix(瑞典)、Rollvis(瑞士)、GSA(瑞士)、Rexroth(德国)等。我国行星滚柱丝杠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等区域。 业务机会与风险提示。1)行业趋势展望: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机械工业中的精密传动部件,有望随着人形机器人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此同时,市场机会的增多也将加速国内品牌的崛起,在新兴和传统应用领域提高国产化率。2)业务机会:国内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产品应用场景扩大,总体市场规模增长,以及国产替代的发展机遇,关注相关企业股权投资和债权等相关业务机会。3)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潘俊宇,邹刚;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23Q2全球龙头业绩分化,存储厂商亏损严重——半导体行业2023年8月报 半导体需求端: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及国内半导体销售额环比上涨四个月,行业弱复苏迹象逻辑增强。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2023年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4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7.3%,环比上升1.7%;2023年6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22.8亿美元,同比下降24.4%,环比上升3.2%。 半导体价格端:2023年7月,存储颗粒现货价格依旧下跌。根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7月DRAM颗粒DDR4 8G (1G*8) eTT、DDR3 4Gb 512Mx8 1600MHz,NAND颗粒64Gb 8Gx8 MLC、32Gb 4Gx8 MLC现货价格分别变化-8.36%、-5.07%、0.00%、-0.53%,整体呈现价格继续微幅下调的趋势。 中国台湾半导体月度数据跟踪:2023年7月,中国台湾主要的半导体企业中,除化合物赛道以外,其余领域整体继续承压。根据Wind数据,7月中国台湾主要的封测厂商营收环比边际增强,存储厂商营收同比跌幅收敛,IC设计厂商方面回暖略微乏力。 全球半导体龙头2023Q2业绩概览:整体业绩分化,存储厂商亏损严重。根据公司季度财报,2023Q2全球主要的晶圆代工厂商营收及净利润同比下滑,存储厂商亏损严重,半导体设备厂商喜忧参半,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营收、净利润同比承压,GPU芯片龙头英伟达总营收、数据中心营收均创单季历史新高。其中,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表示虽然AI带来部分红利,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影响,预计2023年整年营收同比下降10%;存储芯片龙头美光表示由于2023年存储需求预期下调,预计公司2023年晶圆开工率进一步减少至30%,同时预计FY2023Q4 DRAM、NAND价格继续环比下跌,整体呈底部微调的趋势;半导体设备龙头阿斯麦表示2023年DUV、EUV光刻机营收增长率预计分别达到50%、25%左右,根据下游需求,主要出货设备以DUV光刻机为主;德州仪器表示除汽车类业务,其他业务需求依旧疲软,但是公司仍然以长远需求考虑,预计将继续提升2023Q3产品库存;英伟达表示数据中心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从而直接拉动总营收数据,主要由于云服务商、大型消费互联网公司对HGX平台的云需求、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推动。 台积电2023Q2业绩分析: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承压,HPC为营收主要贡献来源,数字消费电子增速显著,2023Q3预计营收环比增长10%。根据其公司季度财报,2023Q2营收为4808亿新台币,同比-10%,环比-5%;归母净利润为1818亿新台币,同比-23%,环比-12%。折合12寸晶圆出货量291.6万片,同比-23.2%,环比-9.6%。从制程看,5/7/16/28nm及其他制程营收占比分别为30%、23%、11%、11%、25%,环比分别变化-1%、+3%、-2%、-1%、+1%,各制程份额较为稳定。从产品看,HPC、汽车、智能手机、IoT、数字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别为44%、8%、33%、8%、3%,环比分别变化-5%、+3%、-9%、-11%、+25%,HPC为最大收入来源,数字消费电子环比增长明显。根据公司发布的2023Q3业绩指引:营收指引为5144-5390亿新台币,毛利率指引为51.5%-53.5%。 风险提示:(1)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风险;(2)国产化不及预期风险;(3)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崔雅菡,吴吉森;发布时间:2023年8月31日) 行业研究国内AI大模型应用时代加速到来——计算机行业2023年8月报 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加快增长,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5517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6170亿元,同比增长10.4%。 分领域来看,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速最快。(1)信息技术服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6687亿元,同比增长15.3%,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6.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5515亿元,同比增长16.5%,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集成电路设计收入1349亿元,同比增长3.7%;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6.1%。(2)软件产品:2023年上半年,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295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3.5%。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12.8%。(3)信息安全:2023年上半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0.8%。(4)嵌入式系统软件:2023年上半年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4667亿元,同比增长14%。 百度“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2023年8月31日,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百度还将开放一批经过全新重构的AI原生应用,让用户充分体验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吴吉森;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行业研究国产新机发布,提振半导体国产化信心——电子行业2023年8月报 2023年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0.9%。2023年8月11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3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中显示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14.9万部,同比下降20.9%。其中5G手机1732.2万部,同比下降24.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2%。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作者:张跃聪;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 如需查阅研报完整版内容, 请下载兴业研究APP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