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落VS.扩张,PMI数据为何会大背离?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回落VS.扩张,PMI数据为何会大背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回落VS.扩张, PMI数据为何会大背离? 根据之前的小课堂,我们已经知道了PMI是采购经理人指数,而荣枯线,即PMI=50%,能够反映经济的强弱。当指数高于50%,通常会被视为经济扩张,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风险。 但是,如果大家关注宏观经济,会发现:5月31日公布的制造业PMI是48.8,比上月下降0.4;而6月1日公布的财新制造业5月PMI为50.9,比4月回升1.4。同样是PMI,为什么官方和财新(非官方)数据能差这么多? 两个PMI的定义 官方PMI和财新PMI都是反映制造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指标,它们的统计方法略有不同。 1. 官方PMI 官方PMI是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数,反映制造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综合情况。官方PMI的样本覆盖面较广,覆盖范围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类企业,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指标。 2. 财新PMI 财新PMI是由财新传媒与市场调查机构HIS Markit合作发布的指标,也是反映制造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指标,其样本主要覆盖小型和中型企业,更加注重私营企业的情况。相比之下,财新PMI具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加灵敏的反应速度,因此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不难发现,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的样本不同:前者聚焦大中型企业,统计样本量较大;而后者聚焦在中小型私营企业,统计样本量小得多。统计样本不同,自然统计出的数字也会有所不同。 两个PMI背离的原因 事实上,官方PMI和财新PMI发生背离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统计概率为33.0%。不过,5月两大指数的背离比较特殊:不仅环比变动方向不一,而且分别处于荣枯线上下两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企业规模不同 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两个PMI的统计样本不同。由于官方PMI聚焦于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财新PMI聚焦于中小型私营企业,这两个数据的差异反映出了相较于大中型企业,5月民营中小型企业较为景气,对于经济低迷的情况恢复能力更强。相比于1-4月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5月中小型企业表现已经回到了经济扩张的区间。 2. 内需与外需差异 不过,如果我们细看官方PMI,可以发现大型企业PMI是50%,中型和和小型企业PMI分别是47.6%和47.9%。官方数据显示,反倒是大型企业比较景气一些。 这个与财新PMI数据的又一矛盾主要是源于两个数据在行业和地区取样上的差异。官方PMI样本企业覆盖全国,同时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影响;而财新PMI涵盖的企业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企业的出口占比更高。 由此,官方PMI可能与制造业投资(内需)的相关性更高,而财新PMI与出口(外需)的相关性更高。所以官方PMI与制造业投资的关系更加紧密,但与出口金额的关系不敌财新PMI。 5月宏观基本面显示制造业投资降温,而出口仍保持韧性。这与上述数据差异反映情况吻合:当前我国外需上升,内需不足,因此以投资为导向的官方PMI下滑,而以出口为导向的财新PMI上升。位于沿海区域的企业也出口为主,自然表现较好,助力财新PMI。 如何参考两个PMI数据? 了解了两个PMI背离的原因,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参考这两个PMI数据呢?通过对过往两个PMI荣枯线背离时经济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 当官方与财新PMI短期出现背离(3-4个月)时,官方PMI与真实经济运行的契合度更高; 当官方与财新PMI出现长期背离时(6-12个月)时,财新PMI与真实经济运行契合度更高。 由于当前是近期官方与财新PMI出现的第一次背离,现阶段我们应该两者结合来看,后续继续观察二者的背离情况,通过上述知识来掌握宏观经济走势。 免责声明: 本文为投教文章,由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商资管”)编写,未经浙商资管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传送、复印、复制或派发本文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不应被视为销售或购买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票据的要约。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浙商资管于最初发布本文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未经通知而调整。本文所述观点可能不符合阁下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需求,阁下并不能仅依赖本文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因使用本文或其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浙商资管不承担任何责任。
回落VS.扩张, PMI数据为何会大背离? 根据之前的小课堂,我们已经知道了PMI是采购经理人指数,而荣枯线,即PMI=50%,能够反映经济的强弱。当指数高于50%,通常会被视为经济扩张,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风险。 但是,如果大家关注宏观经济,会发现:5月31日公布的制造业PMI是48.8,比上月下降0.4;而6月1日公布的财新制造业5月PMI为50.9,比4月回升1.4。同样是PMI,为什么官方和财新(非官方)数据能差这么多? 两个PMI的定义 官方PMI和财新PMI都是反映制造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指标,它们的统计方法略有不同。 1. 官方PMI 官方PMI是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数,反映制造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综合情况。官方PMI的样本覆盖面较广,覆盖范围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类企业,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指标。 2. 财新PMI 财新PMI是由财新传媒与市场调查机构HIS Markit合作发布的指标,也是反映制造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指标,其样本主要覆盖小型和中型企业,更加注重私营企业的情况。相比之下,财新PMI具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加灵敏的反应速度,因此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不难发现,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的样本不同:前者聚焦大中型企业,统计样本量较大;而后者聚焦在中小型私营企业,统计样本量小得多。统计样本不同,自然统计出的数字也会有所不同。 两个PMI背离的原因 事实上,官方PMI和财新PMI发生背离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统计概率为33.0%。不过,5月两大指数的背离比较特殊:不仅环比变动方向不一,而且分别处于荣枯线上下两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企业规模不同 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两个PMI的统计样本不同。由于官方PMI聚焦于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财新PMI聚焦于中小型私营企业,这两个数据的差异反映出了相较于大中型企业,5月民营中小型企业较为景气,对于经济低迷的情况恢复能力更强。相比于1-4月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5月中小型企业表现已经回到了经济扩张的区间。 2. 内需与外需差异 不过,如果我们细看官方PMI,可以发现大型企业PMI是50%,中型和和小型企业PMI分别是47.6%和47.9%。官方数据显示,反倒是大型企业比较景气一些。 这个与财新PMI数据的又一矛盾主要是源于两个数据在行业和地区取样上的差异。官方PMI样本企业覆盖全国,同时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影响;而财新PMI涵盖的企业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企业的出口占比更高。 由此,官方PMI可能与制造业投资(内需)的相关性更高,而财新PMI与出口(外需)的相关性更高。所以官方PMI与制造业投资的关系更加紧密,但与出口金额的关系不敌财新PMI。 5月宏观基本面显示制造业投资降温,而出口仍保持韧性。这与上述数据差异反映情况吻合:当前我国外需上升,内需不足,因此以投资为导向的官方PMI下滑,而以出口为导向的财新PMI上升。位于沿海区域的企业也出口为主,自然表现较好,助力财新PMI。 如何参考两个PMI数据? 了解了两个PMI背离的原因,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参考这两个PMI数据呢?通过对过往两个PMI荣枯线背离时经济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 当官方与财新PMI短期出现背离(3-4个月)时,官方PMI与真实经济运行的契合度更高; 当官方与财新PMI出现长期背离时(6-12个月)时,财新PMI与真实经济运行契合度更高。 由于当前是近期官方与财新PMI出现的第一次背离,现阶段我们应该两者结合来看,后续继续观察二者的背离情况,通过上述知识来掌握宏观经济走势。 免责声明: 本文为投教文章,由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商资管”)编写,未经浙商资管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传送、复印、复制或派发本文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不应被视为销售或购买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票据的要约。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浙商资管于最初发布本文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未经通知而调整。本文所述观点可能不符合阁下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需求,阁下并不能仅依赖本文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因使用本文或其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浙商资管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